成语拼音:tǒng gòu tǒng xiāo
成语解释: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销售
成语出处:毛泽东《的按语》:“因为党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合作化政策,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公有制经济
繁体字形:統購統銷
英文翻译:Unified purchase and marketing
统:1.总起来;总括:统称。2.事物的连续关系:系统。传统。3.统领;管辖:统兵。对下属部门不要统得过死。4.呈筒状的衣物:长统靴。皮统子。5.地层系统分类的第四级。对应于地质年代中的“世”。
购:买:采购。认购公债。去书店购书。
统:1.总起来;总括:统称。2.事物的连续关系:系统。传统。3.统领;管辖:统兵。对下属部门不要统得过死。4.呈筒状的衣物:长统靴。皮统子。5.地层系统分类的第四级。对应于地质年代中的“世”。
销:1.熔化金属:销金。2.除去;解除:撤销。销假。把那两笔账销了。3.销售:供销。畅销。脱销。兜销。一天销了不少货。4.消费:花销。开销。5.姓。6.销子。7.插上销子。
说到“统购统销”,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离日常生活很远。但如果用成语来解释,其实可以更直观。比如“包罗万象”——这个词原本形容内容广泛、无所不包,而统购统销政策的特点之一就是国家统一管理重要物资的收购和分配,覆盖范围广,几乎涉及民生各个领域。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统一管理的模式到底有什么好处?”简单来说,它能避免资源分散,确保基础物资稳定供应,尤其在特殊时期(比如灾荒或战争)能快速调配资源。
再举个例子,“一视同仁”这个成语也很贴合统购统销的理念。政策实施时,国家以统一价格收购粮食等物资,再按需分配给不同地区,避免了因市场波动导致的价格失衡。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通过统购统销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让城乡分配更均衡。但问题又来了:“统一管理会不会导致效率低下?”确实,长期依赖行政指令可能削弱市场活力,这也是后来经济改革逐步放开部分领域的原因之一。
我个人觉得,统购统销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用“未雨绸缪”的方式提前规划资源,防止危机爆发;另一方面,过于集中的管理也可能让基层缺乏灵活性,就像“削足适履”——为了适应统一标准而忽略实际差异。比如农民必须按指标种植作物,可能会压抑创新或因地制宜的尝试。
最后,不妨用“因地制宜”这个成语做个对比思考。现在的农村电商、订单农业其实融合了计划与市场的优点:平台统一收购农产品(类似“统购”),但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类(灵活“适销”)。这种模式既保留了资源调配的稳定性,又释放了市场活力,或许能为传统政策提供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