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óng bái xǐ shì
成语解释:红事:吉利的婚嫁喜事用红色;又叫喜丧。白:丧葬事用白色。泛称婚丧之事。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 杂话 红白盛事》:“苏杭之间,每乎婚丧喜庆为红白事,其来久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紅白喜事
英文翻译:wear red or white , that is , at weddings or funerals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喜:1.快乐;高兴:狂喜。喜出望外。笑在脸上,喜在心里。2.可庆贺的;可庆贺的事:喜事。贺喜。报喜。3.称怀孕为“有喜”。4.爱好:好大喜功。喜新厌旧。5.某种生物适宜于什么环境;某种东西适宜于配合什么东西:喜光植物。海带喜荤,最好跟肉一起炖。6.姓。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说起“红白喜事”这个词,很多人会联想到农村的流水席、敲锣打鼓的热闹场景。比如:“村里人遇到红白喜事都会互相帮忙,张家娶媳妇时李家帮着借板凳,王家办丧事时赵家主动去抬棺。”这样的互助传统,其实反映了中国人对生命仪式的集体重视。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把婚礼和丧礼统称为“喜事”?这其实暗含着传统生死观——结婚是生命延续的“红喜”,高龄老人寿终正寝被视为“白喜”,两种仪式都包含着对生命轮回的敬畏。就像俗语说的:“红事要笑,白事要闹”,前者庆贺新生,后者用热闹送别。
当代城市生活中,红白喜事的形态正在悄然改变。朋友最近在五星级酒店办婚礼时感慨:“现在婚庆公司包办一切,再也不用像老家那样借邻居家的锅碗瓢盆了。”这种变化背后,既是生活方式的升级,也暗含着人际关系从紧密互助向专业服务转型的趋势。
不过我认为,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这些仪式最核心的功能始终未变。去年参加同事父亲的葬礼,看到年轻人在追思会上用短视频回顾逝者生平,忽然意识到:葬礼的本质始终是生者与逝者的情感对话,科技只是换了表达载体。就像古人用纸钱寄托哀思,今人用电子相册留存记忆,形式在变,心意相通。
面对红白喜事的现代化转型,或许我们不必执着于评判传统与现代的优劣。关键要看这些仪式是否仍能承载真实的情感连接。当年轻人选择旅行结婚而不办酒席,当生态葬逐渐被接受,这些变化本质上都是时代赋予的生命仪式新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