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uè záo bù yí
成语解释:不能变动。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確鑿不移
英文翻译:well established and irrefutable
确:1.副词。坚定地;的确:确信不疑。确有其事。2.真实:千真万确。
凿:1.凿子,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2.打孔;挖掘:凿一个眼儿。凿井抗旱。3.明确;真实:确凿。4.榫(sǔn)眼:圆凿方枘。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移:1.移动:转移。迁移。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2.改变;变动:移风易俗。贫贱不能移。3.姓。
说到“确凿不移”,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词带着一股严肃的劲儿。比如老张在菜市场买西瓜,老板拍着胸脯说“包甜”,结果切开后瓤白籽生,老张直接掏出手机展示昨天市场监管局的抽查报告:“您这摊位昨天刚被查出用催熟剂,这证据可是确凿不移。”老板顿时哑口无言。生活中的小摩擦,往往因为有了铁证而快速解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需要这么绝对的表达?”其实这背后藏着对事实的敬畏。就像考古队发现战国竹简时,碳14检测、笔迹鉴定、史料对照三管齐下,最终确定文物的真实性。这种多方验证的过程,正是“确凿不移”的精神内核——真相经得起反复推敲。
职场里也藏着典型案例。市场部小王熬夜做的方案被同事冒名顶替,幸亏公司云文档自动保存了每个版本的修改记录。当时间戳、操作日志和邮件往来同时摆在桌面上时,原本嘴硬的同事只能低头认错。数据时代的痕迹管理,让“确凿不移”有了科技加持。
不过有个有趣现象:人们面对铁证时,常会经历“嘴硬-慌乱-接受”三阶段。就像去年小区投票加装电梯,反对派起初坚称会影响采光,直到建筑师带着光线模拟动画挨家讲解,精确到每个节气几点几分的光影变化。当三维建模数据投射在单元门口时,原本举着横幅的邻居悄悄收起了抗议牌。
我始终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使命。当网络谣言四起时,“确凿不移”就像定海神针——比如某明星绯闻闹得沸沸扬扬,结果被航班记录和医院监控联手破局。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培养证据意识就像给大脑装了个过滤器,帮助我们筛掉泡沫,留住真金。
下次遇到争执时不妨想想:如果这事要拍成纪录片,哪些证据能经得起镜头放大?或许这就是“确凿不移”给现代人的启发——用事实搭建对话的桥梁,总比用情绪砌墙来得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