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áng tōng] |
注音 | ㄨㄤˊ ㄊㄨㄥ |
是否常用 | 否 |
王通 wáng tōng ㄨㄤˊ ㄊㄨㄥ
人名。(西元584~618)字仲淹,隋代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人。曾西游长安,奏太平十二策,不为所用,退居河汾教授,受业者众多,卒后门人谥曰文中子,相传有《中说》十篇,内容多后学者所伪托。
王通(584—617),字仲淹,道号文中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山西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隋朝著名儒家、教育家、思想家。
王通,《隋书》无传,新、旧《唐书》王绩(其弟)、王勃(其孙)、王质(五代孙)传中虽均曾提及,然皆极简略,称其为隋末大儒而已。
以“先儒”从祀孔庙东庑。
(概述图片来源)
王通 wáng tōng ㄨㄤˊ ㄊㄨㄥ
人名。(西元584~618)字仲淹,隋代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人。曾西游长安,奏太平十二策,不为所用,退居河汾教授,受业者众多,卒后门人谥曰文中子,相传有《中说》十篇,内容多后学者所伪托。
王通(584—617),字仲淹,道号文中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山西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隋朝著名儒家、教育家、思想家。
王通,《隋书》无传,新、旧《唐书》王绩(其弟)、王勃(其孙)、王质(五代孙)传中虽均曾提及,然皆极简略,称其为隋末大儒而已。
以“先儒”从祀孔庙东庑。
(概述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