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ōng
  • yún
  • tuō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ōng yún tuō yuè

成语解释: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比喻不从正面描绘;而从侧面点染以烘托突出主要事物。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文学艺术等方面

繁体字形:烘雲托月

英文翻译:paint clouds to set off the moon

烘云托月的意思

烘:1.用火烤或烤火取暖:烘干衣服。烘手。2.衬托:烘托。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托:1.用手掌或器物承举:托着茶盘。2.某些器物的座子和类似座子的东西:枪托。花托。3.衬;垫:烘云托月。托上一层纸。4.请人代办:委托。5.寄放:托儿所。6.借故推辞:托词。7.依赖:托福。8.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1托等于133.322帕。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成语评论

烘云托月”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通过侧面衬托突出主题的手法。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拍一张月亮的照片,如果只对着夜空按快门,画面可能显得单调;但如果在月亮周围加上几缕薄云,朦胧的光影立刻让月亮成了视觉焦点——这就是“烘云托月”的直观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绕个弯子来表现重点呢?直接突出主体不更省事吗?其实这种手法就像吃火锅时搭配的蘸料,单吃羊肉片固然鲜美,但配上芝麻酱和香菜,才真正激发食材的层次感。工作中做汇报时,先展示行业背景数据,再引出自家产品的优势,听众反而更容易抓住核心信息。

去年参观美术馆时,看到幅山水画给我很深印象。画家用泼墨技法渲染出翻腾的云海,却在留白处勾勒出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这种虚实相生的处理,让静止的画面产生了流动的韵律。当时我突然意识到,烘云托月不只是技巧,更是种留白的智慧——有时候,克制地表达反而能激发更丰富的想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直白表达越来越难抓住注意力。就像布置客厅时,与其把所有装饰品堆在茶几上,不如让主要摆件周围保持适当空间。这种对比产生的张力,往往比填鸭式呈现更有感染力。下次写文案时不妨试试:先描绘用户熟悉的场景,再自然引出产品特点,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个朋友经营咖啡馆的案例很有意思。他在店里播放轻音乐的同时,特意保留了几分环境杂音。顾客们反馈说,这种背景声反而让咖啡的香气和书页翻动的声音变得更清晰。这让我想到,烘云托月的精髓在于制造参照系——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越是置身暗处,越是熠熠生辉。

烘云托月的造句

  1. 造句 全诗借烘云托月之法,不著一“春”字却写尽了春天的万般姿态。
  2. 造句 **飞同学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把小狗描写得活灵活现。
  3. 造句 他在作品中经常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人物。
  4. 造句 有些诗人故意不从正面去描写对象,而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间接地去表现要描写的对象。
  5. 造句 只见玛丽不闪不避,当烘云托月就要击中她时,在她的身前竟然出现了一个金色的十字架!“这是……神圣保护!”。
  6. 造句 天空上时而风卷残月,彤云密布,时而烘云托月,烟消云散。
  7. 造句 倾刻间,军兵象烘云托月一般,簇拥着杨怀玉进了城池。
  8. 造句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9. 造句 夫妻的情调也是两人烘云托月、铺陈出来的气氛。
  10. 造句 六世因硕吃了败仗,大失面子,虽然有心烘云托月,以挽回影响,但也不敢太过分,最后只得承认田头有四段实力,由自己出名以“大国手”。

"烘云托月"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