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
  • rén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ēn rù rén xīn

成语解释:深深地进入人们的心里。指思想、理论、措施等深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0回:“且君新得诸侯,非有存亡兴灭之德,深入人心,恐诸侯之兵,不为我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深入人心

英文翻译: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深入人心的意思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成语评论

成语为何能深入人心?或许因为它们用寥寥数字就道出了复杂的人生哲理。比如“水到渠成”四个字,既描绘了水流自然形成沟渠的景象,又暗含“积累到位自然成功”的智慧。就像备考时反复刷题的学生,某天突然发现所有知识点都已融会贯通,这种顿悟时刻,不正是“渠成”的具象化表达吗?

有人质疑成语是否过时,现代人真的需要这些老古董吗?观察下短视频平台上“破茧成蝶”“柳暗花明”等成语的高频使用就知道,传统文化始终在与时俱进。上周看到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后箱贴着“天道酬勤”的贴纸,这四个字承载的何尝不是当代打拼者的精神图腾?

成语的模糊性是否会影响理解?恰恰相反,这种留白给了更多想象空间。就像“塞翁失马”的故事,不同年龄段的解读截然不同。少年时觉得是命运无常,中年时读出祸福相倚,老年时则可能理解为接纳生命起伏。这种开放性,反而让成语在不同时代都能找到共鸣点。

个人认为成语最妙的在于“熟悉的陌生感”。当用“庖丁解牛”形容程序员的代码优化,用“朝三暮四”调侃健身房的年卡套路,古语新说的碰撞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这种跨时空的对话,让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活生生的语言工具。

如何避免成为成语复读机?关键在活用而非套用。见过最妙的案例是创业者把“守株待兔”改写成“守株育兔”,既保留原意又赋予积极内涵。这种创造性转化证明,真正深入人心的不是成语本身,而是其中蕴含的思维智慧。当我们将这些智慧内化为观察世界的镜头,语言自然会焕发新的生机。

深入人心的造句

  1. 造句 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 
  2. 造句 改革开放的政策已深入人心。
  3. 造句 廉政硬制度约束行为,廉政软文化深入人心。
  4. 造句 师父教理迅即深入人心的程度,从这些人诚心的回应中,可见一斑。
  5. 造句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我国人民十分拥护。
  6. 造句 只有使人口政策深入人心,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
  7. 造句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种思想现已深入人心。
  8. 造句 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积极响应。
  9. 造句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早已深入人心,并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
  10. 造句 恒大的品牌已深入人心,我们的球队也要如此。用名声、技术以及拼搏精神让人尊敬,再加上低调、谦虚,逐渐树立起我们的形象。现在我都不关心集团每天卖出多少个亿了,改看足球了,一定要站在支持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高度来发展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