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uàn yáng ròu] |
注音 | ㄕㄨㄢˋ ㄧㄤˊ ㄖㄡˋ |
是否常用 | 是 |
涮羊肉 shuànyángròu
[instant-boiled mutton] 把切薄的羊肉片放到开水里烫一下就取出来蘸佐料吃
涮羊肉 shuàn yáng ròu ㄕㄨㄢˋ ㄧㄤˊ ㄖㄡˋ
一种把羊肉片放在沸汤里烫熟后,沾著佐料吃的食用方式。
也称为「涮锅子」。
英语 Mongolian hot pot, instant-boiled mutton (dish)
德语 Hammelfondue (S)
法语 marmite mongole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元代,兴起于清代,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
《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公元1854年,北京前门外正阳楼开业,是汉民馆出售涮羊肉的首创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使这一美味更加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