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ǐ bō bù xīng
成语解释: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平静
繁体字形:水波不興
英文翻译:Water is not good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波:1.波浪:波纹。随波逐流。2.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前进。最常见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通常也可分为横波和纵波。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兴:[xīng]1.兴盛;流行:复兴。新兴。现在已经不兴这种式样了。2.使盛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3.开始;发动;创立:兴办。兴工。兴利除弊。百废俱兴。4.起;起来:晨兴(早晨起来)。夙兴夜寐。5.准许(多用于否定式):说话要有根据,不兴胡说。6.或许:明天他也兴来,也兴不来。7.姓。[xìng]兴致;兴趣:豪兴。助兴。败兴。雅兴。游兴。
清晨的湖面像一块碧玉,微风掠过,水波不兴。岸边垂钓的老翁盯着浮标,仿佛整个世界都凝固在这片静谧中。这样的场景常让人联想到"水波不兴"这个成语,但它的含义真的只限于自然景象吗?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水面吗?"其实不然。上周在咖啡馆遇见两位谈合作的创业者,他们全程语气温和,即使谈到利益分配也如同商量晚饭菜式般从容。这种商业谈判中的理性克制,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水波不兴"?平稳的对话节奏下,藏着对全局的精准把控。
在家庭教育中同样能看到这种智慧。邻居家的孩子收到重点中学录取通知时,全家没有欢呼雀跃,而是围坐餐桌切了个蓝莓蛋糕。父母说:"考得好是值得高兴,但人生的长河里会有无数个这样的时刻。"这种不因得失而大起大落的教养方式,恰似静水流深的智慧。
有人或许会质疑:"现代社会讲究激情澎湃,'水波不兴'会不会显得消极?"我倒觉得这是个美丽的误解。就像交响乐团演出前,指挥总会轻敲乐谱架让全场安静——那种蓄势待发的静谧,往往比喧闹更有力量。工作中遇到突发状况时,那个能保持镇定梳理问题的人,往往比慌乱者更快找到解决方案。
江南古镇的石板路上,导游指着明代古桥说:"四百年来洪水无数次漫过桥墩,但桥基从未移动半分。"石匠当年垒砌桥墩时,大概早料到会有激流冲刷。这种经年累月的安稳,或许就是"水波不兴"最深层的隐喻——不是逃避风浪,而是在岁月沉淀中修炼出的定力。
最近重读《庄子》,发现"水波不兴"的智慧其实贯穿古今。那位在菜市场屠羊的屠夫,能在血腥气中保持心境澄明;茶道师点茶时手腕的稳定弧度,都是对"静中生慧"的不同诠释。或许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过滤杂音的定力,像老茶客品茗,任窗外风雨,杯中涟漪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