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o wú gù jì
成语解释: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成语出处:明·醒世居士《八段锦》第七段:“以假作真,毫无顾忌,致我割破恩爱,妻子逃亡。”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考虑别人
繁体字形:毫無顧忌
英文翻译:No scruples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忌:1.忌妒:忌刻。猜忌。2.怕:顾忌。忌惮。3.认为不适宜而避免:忌嘴。忌生冷。4.戒除:忌烟。忌酒。
“毫无顾忌”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但它在不同场景下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有人会说:“他在会议上毫无顾忌地指出领导方案中的漏洞,结果反而被夸赞‘有胆识’。”这时候,“毫无顾忌”反而成了直率的代名词。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行为到底是鲁莽还是勇敢?其实答案取决于动机和结果——如果目的是为了团队利益,大胆直言反而可能推动进步。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朋友小张最近辞职创业,卖掉了房子投入全部积蓄。周围人都说他“毫无顾忌”,但他自己却说:“顾虑太多反而会错过机会。”一年后他的公司估值翻倍,这种“毫无顾忌”就成了破釜沉舟的魄力。这里引出一个思考:完全抛开顾忌是否真的可行?实际上,成年人做重大决策时往往需要在风险评估和行动勇气之间找到平衡点。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历史典故中也有双面性。明代海瑞上书批评皇帝时可谓“毫无顾忌”,甚至提前买好了棺材。当时同僚都觉得他疯了,但后人却将其视为刚正不阿的典范。这让我想到:社会对“顾忌”的标准其实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就像现在年轻人跳脱职场规则去追求自由职业,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可能开创全新工作模式。
有人会问:“难道完全不需要顾忌吗?”我的观察是:现代社会更需要“选择性顾忌”。比如医生在手术台上必须抛开杂念专注操作,但对医疗规范却要百分百遵守。这种“该顾忌时谨慎,该突破时大胆”的分寸感,或许才是真正智慧的体现。就像风筝需要线才能飞得更高,完全无所顾忌反而容易失控。
最后分享个有趣的现象: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提出“水库式经营”,强调企业要在顺境时储备资源,这本质上就是在建立“顾忌系统”。但他在开拓新市场时又主张“抱着必死的决心进攻”。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恰恰说明:真正的高手,既懂得何时该毫无顾忌地冲锋,也明白何时该系好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