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o wú lì wài
成语解释: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
成语出处: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毫無例外
英文翻译:Without exception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例:1.用来说明情况的或可作依据的事物:举例。援例。2.规则:条例。3.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例会。例行公事。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毫无例外”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咱们先举个栗子。老张每天早晨七点准时遛狗,刮风下雨雷打不动,邻居都说:“他家的金毛犬啊,毫无例外地要绕电线杆转三圈才肯走。”这里既强调了规律性,又带出点趣味细节,是不是比单纯说“每天如此”更生动?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必须用在负面场景吗?完全不是!比如公司年会抽奖环节,主持人打趣道:“今年大奖得主毫无例外又是IT部老王”,这时候反而营造出欢乐的默契感。关键看语气和上下文,中性表达才是它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什么有人用错这个成语?观察发现,很多人把它和“无一幸免”搞混了。就像上周社区停电,李大妈抱怨:“整栋楼的冰箱毫无例外都臭了”,其实应该说“无一幸免”。前者强调规律性,后者侧重全体受影响,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的妙处。
我个人在写项目报告时,特别喜欢用这个成语。比如“用户调研显示,35-45岁群体毫无例外优先考虑操作便捷性”,比冷冰冰的“100%受访者”更有温度。不过要注意别滥用,同一段落出现两次就会显得词汇贫乏。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绝对规律的情况,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就像春天柳树发芽,深秋候鸟南迁,某些自然规律确实值得用“毫无例外”来形容。只要注意语境把控,这个成语能成为你表达中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