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ǐ qǐ bǐ fú
成语解释:此:这;这个;彼:那;那个;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也作“此伏彼此”、“此起彼落”。
成语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事物发展变化不断
繁体字形:此起彼伏
英文翻译:as one falls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彼:1.指示代词。那;那个(跟“此”相对):彼时。此起彼伏。由此及彼。2.人称代词。对方;他:知己知彼。彼退我进。
伏: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哎哟,说到“此起彼伏”这成语,你脑子里是不是立马蹦出菜市场的叫卖声?比如老张卖西瓜刚喊完“包甜”,隔壁李婶的“新鲜活鱼”立马接上,声音一浪接一浪,热闹得跟交响乐似的!不过啊,这成语光指声音吗?嘿嘿,那可不止!
(挠头)有人要问了:“这词儿还能用哪儿啊?”举个栗子!你看过演唱会没?台上歌手飙高音,台下荧光棒跟着节奏左摇右摆,观众的欢呼声和舞台灯光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这不就是视觉和听觉的“此起彼伏”嘛!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拍大腿)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职场场景。公司里市场部和研发部经常“打擂台”,这边刚提个新方案,那头立马冒出技术难题,活像打地鼠游戏。但你说这是坏事吗?未必!这种良性竞争反而能激发团队潜力,就跟打乒乓球似的,你来我往才能打出精彩回合。
(托腮思考)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热点“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全民跳毽子操,明天都在晒AI绘画。这种信息爆炸时代,咱们普通人咋保持清醒?我的个人建议是:把“此起彼伏”当背景音乐,重点还是得找准自己的生活主旋律。就像吃火锅,红汤白汤翻滚得欢,但筷子夹啥菜还得自己拿主意不是?
(敲黑板)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遇到事情扎堆来的情况,千万别慌!记住老祖宗的智慧——此起彼伏本就是自然规律。台风天海浪还一波接一波呢,关键是要学会在浪头之间换气。就像我家楼下早餐铺,豆浆锅和油条锅轮流起灶,老板照样游刃有余,这本事啊,值得咱们打工人偷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