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拼音 [zhèng zé]
注音 ㄓㄥˋ ㄗㄜˊ
繁体 正則
是否常用

正则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正则zhèng zé

    基本解释

    正则 zhèngzé

    [regular] 具有全等正多边形各面的以及多面体的所有角均相等的

    辞典解释

    正则  zhèng zé  ㄓㄥˋ ㄗㄜˊ  

    正当的法则。
    《西游补.第一回》:「二尺曾参,阶下拜荔枝之献。胡为乎不讲此正则也 ?」

    改正法则。
    《文选.张衡.东京赋》:「辨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催。」

网络解释

  1. 正则

    正则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zhèng zé,基本意思是正其礼仪法则;正规;常规;正宗等。出自《楚辞·离骚》、《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东京赋》等文献。

正则的单字解释

  • [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 1.规范;榜样:以身作则。2.规则:细则。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则不达。5.是;乃是:此则余之过也。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则甚(作什么)。不则声。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则。新闻两则。

【正则】的常见问题

  1. 1.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出自:明·薛瑄《读书录·体验》用源头和流水的关系,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薛瑄 

  2. 2.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3. 3. 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家风正则万事兴。

  4. 4. 处事要公,立身正则刚,行正则威。

  5. 5. 水源洁净,下游自然清澈,品行端正则影子也直。

  6. 6.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7. 7.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8. 8.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薛瑄 

  9. 9. 尔心贵正,正则不敢私。欧阳修 

  10. 10. 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思虑审定则教令不烦,亲用忠良则远近协服。故知和远在身,定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