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à xuè] |
注音 | ㄕㄚˋ ㄒㄩㄝˋ |
是否常用 | 是 |
歃血 shàxuè
[smear the blood of a sacrifice on the mouth — an ancient form of swearing an oath] 古人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歃血 shà xuè ㄕㄚˋ ㄒㄩㄝˋ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守信不悔。
《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淮南子.齐俗》:「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
也称为「啑血」、「唼血」。
英语 to smear one's lips with the blood of a sacrifice as a means of pledging allegiance (old)
歃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à xuè,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