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én
  • xi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í pá mén xiàng

成语解释:旧时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成语出处: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门里闭门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繁体字形:枇杷門巷

英文翻译:redlight district

枇杷门巷的意思

枇:〔枇杷〕常绿小乔木。果实圆形、黄色、味酸甜。原产于中国,长江以南多栽培。

杷:见〔枇杷〕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巷:[xiàng]1.较窄的街道:深巷。陋巷。一条小巷。街头巷尾。街谈巷议。2.(Xiàng)姓。[hàng]巷道。

成语评论

枇杷门巷”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原本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原句是“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后来被用来代指才女的居所。不过现在人们提到这个词,更多是形容那些藏着故事的旧巷子,或是充满文化气息的老街。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老张指着胡同口的青砖墙说:“这条枇杷门巷可藏着不少有意思的小店,上次我在拐角茶馆还碰见写生的美院学生呢。”这里的“枇杷门巷”不再是才女的专利,而是成了城市记忆的活化石。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老街有什么区别?关键在“文化沉淀”四个字。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改造时,设计师特意保留墙角的半截石磨,游客摸着凹凸的纹路就能联想到百年前磨豆子的场景——这种能触发集体记忆的空间,才配得上“枇杷门巷”的雅称。

记得去年探访苏州平江路,民宿老板把祖传的雕花门板改成茶桌,窗台上摆着开了三十年的评弹录音带。这种新旧交融的巧思,让我突然理解了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不是要复刻古代才女的风雅,而是让历史痕迹自然地活在当下。

再来看个反向案例:某古镇把整条街刷成清一色的朱漆大门,店铺招牌全换成电子屏,这就成了“仿古商业街”而非“枇杷门巷”。真正的文化巷弄,应该像老树的年轮,新旧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

有意思的是,现在连创意园区都在借鉴这个概念。北京798厂区里,生锈的蒸汽管道旁突然冒出一丛野枇杷树,工人们用废齿轮做花盆,这种工业与自然的混搭,反倒碰撞出新的“枇杷门巷”式美感。

说到保护老巷子,我倒觉得不必追求百分之百原貌。就像修补青花瓷的金缮工艺,修补痕迹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关键是要留住那些能引发情感共鸣的细节——可能是门环上的铜绿,也可能是墙缝里倔强生长的狗尾巴草。

下次逛老街时不妨多留意:那些真正活着的“枇杷门巷”,往往既有老人坐在藤椅上听收音机,又有年轻人端着咖啡匆匆路过。新旧时光在这里握手言和,这才是最动人的城市风景。

"枇杷门巷"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