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ái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ái lì bù míng

成语解释: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成语出处:宋 周密《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清楚底细

繁体字形:來歷不明

英文翻译:unknown source or origin

来历不明的意思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历:1.经历;经过:来历。历程。历时半年。身历其境。2.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历年。历代。历次。历届。3.遍;一个一个地:历访各校。历试诸方,均无成效。4.姓。5.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历。阴历。农历。6.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书、表等:日历。挂历。天文历。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读到一句成语觉得特别贴切,但翻遍资料都找不到它的明确出处?比如"无风不起浪"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用过,可要问它究竟出自哪部典籍,连语言学家都得摇头。

这些"身世成谜"的成语到底从何而来?其实就像河底的鹅卵石,它们的棱角被时间冲刷得圆润光滑。有些最初可能只是市井俚语,经过代代相传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表达;有些则是历史事件的浓缩,具体细节在口耳相传中逐渐模糊。就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明明用着三国人物的名字,却更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什么来历不明的成语反而流传更广?我观察发现这类成语往往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画面感强烈,像"鸡蛋里挑骨头"这样的比喻,就算不知道出处也能瞬间心领神会;二是适用场景广泛,"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能用在毕业离别,也能形容商业合作,这种模糊性反而成就了它的生命力。

有人担心来历不明的成语会影响语言规范,我倒觉得这恰是汉语的可爱之处。就像珊瑚礁的形成需要千万年,语言也需要在流动中保持活力。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成语,反而为日常交流增添了弹性空间。试想如果每句话都要考据出处,我们说话该多像背书?

下次遇到来历不明的成语,与其纠结它的出身,不如欣赏它穿越时空的智慧闪光。就像不知作者的古诗词照样打动人心,这些"无名氏"成语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语言的故事。或许正是这份神秘感,让它们能在不同时代找到新的注解,永远保持新鲜的生命力。

来历不明的造句

  1. 造句 这个人来历不明,对他要多加小心。
  2. 造句 对来历不明的人,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3. 造句 睛重得抬不起来,长长的的睫羽上挂着来历不明极重的几滴珠水,眨了屡次,晃荡悠跌落下来,视线迷迷蒙蒙的,透过依稀水气,映出一张心情恍含糊惚的脸。
  4. 造句 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
  5. 造句 在一个小时内,就有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将这件事透露给了报社,并引起了恐慌。
  6. 造句 医生们起先嘲笑这个来历不明的旅行者.
  7. 造句 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必然有些行迹可疑。
  8. 造句 不要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
  9. 造句 蒋艳萍犯有贪污、行贿、受贿等罪行,拥有多项来历不明的资产。
  10. 造句 女儿与各种来历不明的人厮混在一起,父亲很是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