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ù diāo ní sù

成语解释: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宾语;

繁体字形:木鵰泥塑

英文翻译:as wooden as a dummy

木雕泥塑的意思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雕:1.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雕版。雕漆。雕花。雕塑。2.指雕刻艺术或雕刻作品:石雕。玉雕。浮雕。3.有彩画装饰的:雕梁画栋。4.姓。5.鸟,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有羽毛,是猛禽。种类较多,如金雕、海雕等。

泥:[ní]1.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2.像泥的东西:印泥。枣泥。[nì]1.用灰、泥等涂塞:泥墙。泥炉膛。2.死板;不灵活:拘泥。

塑:1.用石膏或泥土等做成人物等形象:塑像。泥塑木雕。2.指塑料:全塑家具。

成语评论

木雕泥塑”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木头雕刻的像、泥土捏成的塑像,常被用来形容人呆板、不灵活的状态。比如有人问:“为什么领导总说小王像木雕泥塑?”答案可能很简单——小王开会时从不主动发言,别人问什么他都只会点头,仿佛没有自己的思想。

那“木雕泥塑”一定是贬义吗?未必。记得去年参观寺庙时,导游指着千年佛像说:“这些木雕泥塑看着静止,却承载着匠人几十年的心血。”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成语在不同场景里可以传递完全不同的情感。关键要看人们怎么用它——是批评僵化,还是赞美专注?

有个有趣的例子:老张退休后沉迷捏泥人,老伴吐槽他“天天对着泥巴像木雕泥塑似的”。但邻居们却说:“人家这是工匠精神!”你看,同一件事,视角不同,评价就截然相反。这提醒我们,语言就像泥塑用的陶土,全看说话的人怎么“塑形”。

说到现实应用,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某些职场现象。比如新同事小李,入职三个月还在机械地执行流程手册,完全不敢变通。组长私下说:“咱们需要活地图,不要导航机器人。”这时候用“木雕泥塑”来形容,既形象又点到为止。

不过换个角度想,现代社会强调效率,有时候按部就班反而是安全的。就像去年我们部门推行新系统,如果每个人都随意发挥,系统早崩溃了。这时候的“木雕泥塑”,反而成了维持秩序的“定海神针”。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的警示作用。它像面镜子,让我们反思:在遵守规则与保持创造力之间,是否找到了平衡点?下次当你觉得自己陷入固定模式时,不妨停下来问:“我是在精心雕刻作品,还是变成了被雕刻的木头?”

最后分享个观察:公园里捏面人的手艺人,他们的手指翻飞如蝶,面团转眼变成腾龙飞凤。这种动态的“塑造过程”,恰恰打破了“木雕泥塑”的刻板印象。或许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否定某种状态,而是理解何时该凝固,何时该流动。

木雕泥塑的造句

  1. 造句 她就这样木雕泥塑般地又给带回监狱,从众人眼前消失在钉满铁钉的牢门后面。
  2. 造句 就算是木雕泥塑的家伙,在这么香艳的刺激下也不可能什么都不想啊。
  3. 造句 或站或蹲或卧,个个如木雕泥塑。
  4. 造句 停止了所有的动作,站在那里,木雕泥塑中,凝望着这个身影。
  5. 造句 这伙年轻人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他们冲进庙里,把那些木雕泥塑的菩萨从神座上拉下来,用石头砸烂它们的脑袋。
  6. 造句 他们目睹了老年人搞的那一套摧残身体的野蛮仪式,那种对木雕泥塑偶像的顶礼膜拜。他们过去从未见过这种场面。
  7. 造句 人之所以为人,便是人性之中这些复杂之处,将我们和禽兽和木雕泥塑的冰冷神灵一样区分开。青青的悠然 
  8. 造句 这个时候李伟才看到驼背老者,也就是老魏头口中的邪眼的手指在距离他后脑还有大约二寸远的地方停住了,而他的身体也陷入了僵直状态,变成了一座木雕泥塑。
  9. 造句 因此,在这个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的选择个人能力过程中,吴凡可谓一丝不苟,两眼紧盯着面前不断变化的两个表格,一盯就是几个钟头,木雕泥塑了一般……
  10. 造句 刚才一番奔跑激战,已经距离那三个黑袍人数十丈远了,众人一路绕过众多木雕泥塑般的荆棘傀儡,看到了倒在地上的三个罪魁祸首。

"木雕泥塑"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