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u
  • n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ù tóu mù nǎo

成语解释:形容呆板、迟钝

成语出处: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头木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迟钝

繁体字形:木頭木腦

英文翻译:blockhead

木头木脑的意思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脑:1.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脑髓。脑子(a.脑;b.指思考、记忆等能力)。脑筋。脑海。脑际。脑壳。脑颅。脑神经。脑下垂体。脑积水。脑溢血。电脑。2.头:脑袋。脑壳。头昏脑胀。脑满肠肥。3.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脑儿。4.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脑。薄荷脑。

成语评论

木头木脑”这个词,乍一听像是在说人反应慢半拍,但它的含义其实更微妙。比如同事小张面对突发问题总是手忙脚乱,领导无奈摇头:“你这木头木脑的,就不能灵活点?”这里既有关爱又有期待,暗示着思维敏捷度的提升空间。

为什么人们会被说“木头木脑”? 这可能和思维定式有关。就像学生背公式时生搬硬套,遇到变型题就卡壳,老师常提醒:“解题要活学活用,别像块木头。”其实这种状态往往源于过度依赖固有模式,而非天生愚钝。

有个有趣现象:程序员老李调试代码时盯着屏幕两小时没动弹,妻子打趣道:“你这木头木脑的,喝口水能死机啊?”这种特定场景下的专注状态,反而成了专业精神的另类写照。可见语境不同,评价也会反转。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我观察发现,定期接触新鲜事物最有效。朋友阿May原来聚会时总接不住梗,自从参加即兴戏剧班后,现在都能当气氛组组长了。这说明思维弹性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提升。

值得注意的误区是:很多人把“木头木脑”等同于智商问题。实际上就像家电需要定期维护,大脑也需要信息刺激。上周邻居大爷学会手机买菜后,在菜市场砍价都比以前机灵多了,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个人经验看,适度保留些“木头”特质未必是坏事。在做数据审核这类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时,那种屏蔽外界干扰的定力,反而成了独特优势。关键是要懂得在不同场景切换思维模式,就像手机切换性能模式那样。

下次再听到“木头木脑”的评价,不妨把它当作升级提醒。毕竟再精密的机器也需要系统更新,人脑这个最复杂的“处理器”,更值得持续优化升级。重要的是保持成长心态,相信改变的可能始终存在。

木头木脑的造句

  1. 造句 不!你这个木头木脑、气死人的麻烦鬼!妖怪就是像洋葱!说完了!再见,回头见。
  2. 造句 他放假少,任务重,只有在忙得木头木脑的时候才能稍歇片刻。
  3. 造句 史瑞克:不!你这个木头木脑、气死人的麻烦鬼!妖怪就是像洋葱!说完了!再见,回头见。
  4. 造句 凭你现在木头木脑的样子,我可以想象得出,你已经把你的才智,尽管没有什么了不起,丢在圣殿法学协会的什么地方了。
  5. 造句 要是这些木头木脑的老家伙可以选择开口说话,它们会讲出多少奇妙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