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ū jìng tōng yōu
成语解释:弯曲的小路通到隐蔽幽深的地方。形容园林曲折幽深。
成语出处:唐 常建《破峙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麯徑通幽
英文翻译:the winding path leads to a secluded quiet place
曲:[qǔ]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2.(曲儿)歌曲:曲调。戏曲。小曲儿。高歌一曲。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曲。[qū]1.弯曲(跟“直”相对):曲线。曲尺。弯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径通幽。2.使弯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弯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无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径:1.小路:曲径。山径。2.喻指达到目的的途径、方法:捷径。门径。3.副词。直接地:径行办理。4.直径:口径。半径。5.古又同“竟”。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幽:1.僻静;深远;昏暗:幽静。幽谷。2.隐蔽的;不公开的:幽居。3.沉静;深微:幽思。4.囚禁:幽禁。5.迷信指阴间:幽冥。6.幽州,古地名。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
“曲径通幽”这个词,乍一听像是形容风景的成语,但仔细琢磨,它的含义其实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有人问:“为什么非要在公园里设计弯弯曲曲的小路?”这时候就能用上这个词了——“园林设计师特意把步道修得蜿蜒曲折,看似绕远,实则为了让人体验‘曲径通幽’的意境——绕过一片竹林,眼前豁然出现一池碧水,这种惊喜感远比直来直去更有韵味。”
再比如写作场景,有人质疑:“文章开头铺垫这么多背景会不会太啰嗦?”这时候可以说:“好故事就像‘曲径通幽’,开头看似在讲家长里短,读到最后才发现每个细节都在为人物命运埋伏笔。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段描写,看似闲笔,实则暗示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轨迹。”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具体场景里吗?”其实不然。在职场上,新员工面对复杂项目时常觉得“找不到北”,这时候前辈可能会说:“别急着直奔结果,试试‘曲径通幽’的解法——先梳理清楚各部门的协作关系,比埋头蛮干更容易找到突破口。”这种迂回战术反而比直线思维更高效。
我常觉得,现代人太追求“最短路径”,却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就像手机导航总是推荐“最快路线”,但如果我们选择那条穿过老城区的小路,可能会遇见飘着咖啡香的独立书店,或者发现墙角的凌霄花开得正好。这种“绕远”带来的意外收获,或许才是“曲径通幽”真正的智慧——人生有些弯路,恰恰是必经之路。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最近有没有遇到看似绕弯子,实则别有洞天的事情?或许换个角度,那些让你觉得“费周折”的经历,正在悄悄带你走向更精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