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ù bèi shí qín
成语解释:谦言微薄之献。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又《列子·杨朱》:“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微薄的贡献
繁体字形:曝背食芹
英文翻译:Expose one's back to eat celery
曝:[pù]晒:一曝十寒。[bào]1.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2.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事情在报上曝后,引起了轰动。‖也作暴光。
背:[bèi]1.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儿)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儿。墨透纸背。3.(Bèi)姓。4.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山面海。背水作战。人心向背。5.离开:背井离乡。6.躲避;瞒:光明正大,没什么背人的事。7.背诵:背台词。书背熟了。8.违背;违反:背约。背信弃义。9.朝着相反的方向:他把脸背过去,装着没看见。10.偏僻:背静。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顺利;倒霉:手气背。12.听觉不灵:耳朵有点背。[bēi]1.(人)用脊背驮: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负担;承担:背债。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3.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麦子。一背柴火。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芹:芹菜。一般专指旱芹,茎、叶可食,种子可制香料。
“曝背食芹”这个成语源自《列子·杨朱》,原意是农夫冬日晒背、献上芹菜这样微薄的东西表达心意,如今多用来形容以谦卑姿态贡献绵薄之力。比如职场新人小王主动为团队整理资料,虽然只是基础工作,但他说:“我能力有限,只能曝背食芹,帮大家打打下手。”这种态度反而让同事感受到他的真诚。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晒背”和“芹菜”来比喻?其实这两个意象分别对应古代底层百姓最朴实的付出——晒背取暖是最简单的生存需求,芹菜则是田间随手可得的野菜。就像我们现代人说的“尽一份心”,重点不在贡献大小,而在心意本身。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比如社区志愿者老张退休后每天义务打扫楼道,邻居道谢时他总说:“我这曝背食芹的小事,比不上你们年轻人的大作为。”但其实正是这些点滴付出,让整个社区充满人情温度。
值得思考的是,在当今社会,“曝背食芹”精神是否过时了?我个人认为恰恰相反。当越来越多人追求“高性价比”的社交时,那些不计回报的微小善意反而显得珍贵。就像朋友搬家时主动帮忙拎箱子的举手之劳,这种质朴的情谊往往比隆重的礼物更打动人心。
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抓住“真诚大于形式”的内核。与其纠结贡献的价值高低,不如像那个在暴雨中为陌生人撑伞的中学生说的:“虽然只是曝背食芹,但能帮到人我就很开心。”这种纯粹的态度,或许正是现代人际关系中最需要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