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g zhī gù fàn
成语解释: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明知故犯
英文翻译:Knowingly commit a crime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犯:1.抵触;违犯:犯法。犯规。犯忌讳。众怒难犯。2.侵犯:进犯。秋毫无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井水不犯河水。3.罪犯:主犯。盗窃犯。4.发作;发生(多指错误的或不好的事情):犯愁。犯错误。犯脾气。他的胃病又犯了。5.姓。
“明知故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心里清楚不对,却偏要去做”的行为。比如有人明知道熬夜伤身,却依然通宵打游戏;或是司机看到红灯亮起,仍加速冲过路口。这些行为背后藏着怎样的心理?
为什么人会明知故犯?这可能与短期快感和长期后果的博弈有关。比如学生考试作弊,虽然清楚可能被处分,但面对眼前压力,仍选择冒险。大脑的即时奖励机制常让人更关注“当下轻松”,而非“未来代价”。
有个职场案例值得思考:某员工明知公司禁止私下接单,却偷偷利用公司资源接私活。被问责时他说:“我知道规定,但觉得不会被发现。”这种侥幸心理,往往让理性判断被欲望蒙蔽。有趣的是,这类行为在技术越发达的社会反而越普遍——信息透明化让人更清楚规则,却也更容易找到漏洞。
从个人观察来看,明知故犯不完全是“坏”,有时折射出人性真实的矛盾。比如父母教育孩子不能撒谎,自己却为推掉饭局编造借口。这种“双标”行为,恰恰说明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判断会浮动。关键在于建立及时纠偏的自觉性——就像开车时导航提醒“您已偏航”,我们需要给自己安装这样的心理提示系统。
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或许在于重新衡量“成本与收益”。当人们意识到违规带来的精神负担(比如愧疚感)远超短期利益时,选择会更趋理性。就像环保主义者坚持垃圾分类,不只是因为法规约束,更源于内在价值观的驱动——这或许能为减少明知故犯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