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xīn
  • jiàn
  • x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xīn jiàn xìng

成语解释: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明心見性

英文翻译:find one's true self

明心见性的意思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性:1.性格:个性。天性。耐性。2.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性。弹性。药性。碱性。油性。3.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性。纪律性。创造性。适应性。优越性。普遍性。先天性。流行性。4.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性器官。性行为。性生活。性的知识。5.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6.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有时无关。如俄语名词有阳、阴、中三性。

成语评论

明心见性”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说白了就是“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真实的自己”。比如有人整天忙得团团转,却觉得越活越空虚,这时候朋友劝他:“你该停下来明心见性了,别被外界的节奏带偏。”这人听完后试着独处、写日记,结果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画画而不是加班,这就是明心见性的力量。

有人问:“明心见性非得去深山老林打坐吗?”当然不是!它更像一种自我觉察的能力。比如同事A总抱怨工作无聊,但某天他突然说:“我发现自己其实擅长和人打交道,以前硬逼着自己做技术岗才是问题。”这种恍然大悟的瞬间,就是明心见性在日常中的体现。

为什么现代人更需要明心见性?我发现,太多人被社交媒体上的“完美人生”牵着鼻子走。比如年轻人B拼命买名牌、打卡网红店,直到生病住院才意识到:“原来我根本不需要这些,安静读书反而更快乐。”这种剥离外界干扰、回归本心的过程,正是明心见性的核心。

有人担心:“总关注内心会不会变得自私?”其实恰恰相反。当你能清晰分辨“我想要什么”和“别人期待我要什么”时,反而能更真诚地对待他人。就像有位妈妈以前逼孩子学钢琴搞得鸡飞狗跳,后来她承认:“其实是我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在作祟。”放下执念后,亲子关系反而更融洽了。

在我看来,明心见性不是终点,而是持续的过程。就像园丁修剪枝叶,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内心的杂念。最近尝试每天关手机半小时,意外发现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知力变强了——原来路边槐花的香气,比朋友圈的点赞更让人踏实。或许真正的成长,就是从这些细微处的自我觉察开始的。

下次当你感到迷茫焦虑时,不妨问问自己:“此刻的烦恼,有多少是源于内心真实的需求?”答案可能会让你惊讶。就像推开蒙尘的窗户,明心见性帮我们擦亮看待世界的眼睛,而清晰的视野,往往藏着解决问题的钥匙。

明心见性的造句

  1. 造句 没有狂歌当哭的勇气,却在倒地时明心见性,瞥见万里风沙之上,有人沉腕拨镫,疾书一行字:“相忘于江湖”。
  2. 造句 佛家说“明心见性”,愿你拥有好心性;道家说“存心炼性”,愿你天天好心情;儒家说“修心养性”,愿你时时都心静;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德行兼备的您心性平和,笑走人生路。
  3. 造句 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辜鸿铭 
  4. 造句 我们若真的想学佛,就应追求明心见性。
  5. 造句 虽然要明心见性并不简单,但是,若懂得把佛法带入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无不是见性妙法。
  6. 造句 二、明心见性论中国文字语言,内涵丰富,言简意深。
  7. 造句 自评是一以贯之又有所升华,称得上是明心见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8. 造句 儒以穷理尽性,释以明心见性,道以修真炼性。
  9. 造句 二禅相同之处,皆能明心见性,成佛作祖。
  10. 造句 我们知道明心见性,即心即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