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shí kè kè
成语解释: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指每时每刻
繁体字形:時時刻刻
英文翻译:All the time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小张为了准备考试,时时刻刻把单词本揣在兜里,连排队等奶茶的碎片时间也不放过。这背后传递的不仅是“时间管理”的智慧,更藏着普通人逆袭的关键——持续积累的复利效应。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强调“每分每秒”?比如外卖骑手抢单时盯着手机的姿势,程序员深夜改代码时屏幕的蓝光,本质上都在诠释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当代社会的竞争已精确到毫秒级。上周我在咖啡厅亲眼见到,两个自媒体博主为抢拍窗边光影变化,举着手机等了四十分钟,这种对时机的敏锐捕捉,正是内容创作者的核心竞争力。
但要注意“时时刻刻”不等于盲目忙碌。去年我尝试过每小时记录日程,结果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往往发生在深度专注的时段。这让我联想到海明威的写作习惯——他会在书房挂块黑板,写上“集中注意力”来提醒自己。持续≠碎片化,重点在于心流的维持。就像熬制老火汤,文火慢炖才能逼出食材本味。
当我们把这个成语放在人际关系中观察,会发现更有趣的现象。老家邻居王婶,二十年如一日给值班民警送夜宵,这种细水长流的关怀,比节日突击送礼更能建立信任。情感账户的存款,往往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瞬间。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店铺明明商品普通,却因老板记得每位顾客的喜好而门庭若市。
数字时代给“时时刻刻”赋予了新内涵。我的健身教练最近开始在短视频平台更新“碎片运动指南”,教人利用等电梯的三分钟做肩颈放松。这种将健康理念渗透到生活间隙的做法,比传统健身房推销年卡更有吸引力。新时代的生存法则,正在从比拼时长转变为争夺注意力的颗粒度。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我们说“把握每时每刻”时,是否也该给心灵留些空白?上周关闭朋友圈通知后,我忽然听清了阳台绿萝抽新芽的声响。或许真正的“时时在意”,不该只是对外界的应激反应,更要学会在奔涌的时间长河里,为自己保留片刻静观云卷云舒的余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