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ì luò xī shān
成语解释: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成语出处:《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日落西山
英文翻译:the sun sinks in the west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落:[là]1.遗漏:这里落了两个字,应该添上。2.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我忙着出来,把书落在家里了。3.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大家都努力干,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lào]1.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2.捞,赚: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3.脱落,退去:落色。4.错失:落枕。5.倒,倒下:落炕。[luō]形容态度大方,见〖大大落落〗。[luò]1.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泪。花瓣落了。2.下降:落潮。太阳落山了。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3.使下降:落幕。把帘子落下来。4.衰败;飘零:衰落。破落。没落。零落。沦落。5.遗留在后面:落选。落后。落伍。名落孙山。6.停留;留下:落脚。落户。不落痕迹。7.停留的地方:下落。着落。8.聚居的地方:村落。聚落。9.归属: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10.姓。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日落西山”这个成语,到底能用在哪里?比如形容一个人退休后的生活,可以说:“张爷爷虽然退休了,但他每天练书法、教社区孩子下棋,过得比工作时还充实,完全看不出‘日落西山’的样子。”这里的“日落西山”并不是说人生结束,而是比喻人生进入新阶段,依然充满活力。
有人可能会问:用“日落西山”描述自然现象合适吗?当然可以!比如写游记时:“站在山顶远眺,夕阳染红了整片云海,真有种‘日落西山’的壮美,却又让人期待明天的日出。”这个场景既符合成语的字面含义,又带出自然循环的哲理。
工作中能不能用这个成语?某科技论坛上就有这样的例子:“传统制造业就像‘日落西山’,但智能工厂的改造让老车间焕发新生。”这个用法很妙——既承认旧模式的衰退,又暗示转型的可能性,完美展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
有个有趣的发现:古人用“日落西山”常带惋惜,比如《三国演义》里谋士评价袁绍:“其势已如日落西山”。但现代用法更多元,去年某车企年报写道:“燃油车业务虽显‘日落西山’之势,新能源板块却呈朝阳初升之态。”这种对比用法让表达更有层次感。
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动态感。就像上周在公园遇见的老茶商,他摸着紫砂壶说:“都说茶叶市场‘日落西山’,可你看年轻人现在多爱喝冷泡茶、茶咖特调?”夕阳西下时分的彩霞,往往比正午阳光更值得玩味,事物的价值本就会随时间流转而改变。
最后看个反常识的用法:某历史纪录片解说词提到:“唐朝安史之乱后,长安城虽呈‘日落西山’之态,却催生了扬州、成都等新兴商业中心。”这打破了“衰落等于终结”的思维定式,用成语的意象引导观众关注历史转折中的新生力量,这样的用法既有文学性又具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