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zhì xiān míng
成语解释:旗:军队用的旗帜。原指军旗鲜艳;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
成语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兀术好生疑惑,忙出营前观看,果然依旧旗帜鲜明,刀枪密布,不知何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政治态度明确,立场坚定
繁体字形:旗幟鮮明
英文翻译:take a clear-cut stand
旗:1.旗子:国旗。红旗。挂旗。2.指八旗:汉军旗。3.属于八旗的,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旗袍。4.八旗兵驻屯的地方,现在地名沿用:正黄旗。5.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6.姓。
帜:1.旗子:独树一帜。2.记号:标帜。
鲜:[xiān]1.新鲜:鲜花。鲜肉。2.明丽的:鲜红。鲜艳。3.(味道)美好:味道很鲜。4.鲜美应时的食物:时鲜。尝鲜。5.古指生鱼:治大国,若烹小鲜。[xiǎn]少:鲜见。鲜有。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旗帜鲜明”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立场明确、态度不含糊的状态。比如在职场上,当团队讨论是否要推出新产品时,负责人直接说:“我旗帜鲜明地支持这个方案,因为它能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这种表达既能快速统一意见,也避免了模棱两可带来的内耗。
为什么需要旗帜鲜明的态度?假设你看到社交媒体上有人争论“是否应该支持新能源产业”,如果一个人评论:“我旗帜鲜明地反对盲目补贴,但支持技术研发投入”,这种分层次的表态反而更容易引发理性讨论。它像一盏信号灯,让旁观者迅速理解发言者的逻辑框架。
有个有趣的案例:某社区投票决定是否修建公园。王大爷在会上说:“我旗帜鲜明地反对砍掉老槐树,但完全同意增加健身器材。”结果这句话成了协商的突破口——大家发现立场明确反而有助于找到折中点。这或许说明,清晰的表达比笼统的“各打五十大板”更能推动进展。
个人观点插播:我观察到,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反而让人更渴望确定性。就像导航软件里“向左转”比“大概往东边走”更让人安心。旗帜鲜明的表态本质上是在提供认知坐标,虽然可能引发争议,但长远看更有利于建立信任。
再看教育场景。当学生问老师“该不该用AI写作业”时,老师回应:“我旗帜鲜明地反对抄袭行为,但鼓励合理使用工具辅助学习。”这种回答既划清底线,又为新事物留出空间。它像围棋中的“定式”,既固定原则又不限制后续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旗帜鲜明不等于固执己见。比如公司年度计划会议上,市场部总监说:“我坚持开拓下沉市场,但会同步关注一线城市的反馈数据。”这种表达既展现了决策信心,又为调整预留弹性空间。毕竟,明确的立场需要搭配开放的心态才能持久。
最后联想到个人成长领域。当年轻人纠结“该留在家乡还是去大城市”时,或许可以对自己说:“我旗帜鲜明地选择当下最适合的,同时保持探索其他可能性的勇气。”这种自我对话既能避免内耗,又不会关闭未来的机会之门。毕竟,生活的答案往往藏在动态平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