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ái chú yì jǐ
成语解释: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成语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孙峻、孙晽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繁体字形:排除異己
英文翻译:discriminate against those who hold different views
排:[pái]1.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排队。排字。把椅子排成一行。2.排成的行列:他坐在后排。3.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连,下辖若干班。4.指排球运动:排坛。中国女排。5.用于成行列的东西:一排子弹。一排椅子。上下两排牙齿。6.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7.指扎(zā)成排的竹子或木头,便于放在水里运走。8.一种西式食品,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牛排。猪排。9.排演:彩排。这是一出新排的京剧。10.推;推开:排闼(tà)直入。排门而出。[pǎi]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把这双鞋排一排。
除:1.去掉:根除。铲除。为民除害。2.表示不计算在内:这篇文章除附表外只有三千字。除一人因病请假以外,全体代表都已报到。3.进行除法运算,如2除6得3。4.授;拜(官职)。5.姓。6.台阶:庭除。阶除。
异:1.有分别;不相同:异口同声。大同小异。日新月异。求同存异。2.奇异;特别:异香。异闻。3.惊奇;奇怪:惊异。深以为异。4.另外的;别的:异日。异地。5.分开:离异。异爨(亲属分家)。6.姓。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3.姓。
“排除异己”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清除与自己立场不同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权力斗争或群体矛盾中的打压行为。比如历史上许多权臣上位后,往往会清洗反对派,像明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整肃功臣,清朝雍正帝打压八王党羽,本质上都是巩固自身权威的手段。
为什么这种行为反复出现?或许因为人性中存在对“失控感”的天然恐惧。当一个团队或组织中存在多种声音时,决策效率可能下降,但若一味追求统一,反而可能扼杀创新。比如某互联网公司高管曾要求所有项目必须符合他的审美标准,导致产品设计趋同,最终被市场淘汰——这恰恰说明异己不一定是敌人,可能是突破现状的关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排除异己”和“坚持原则”往往只有一线之隔。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对抗贪腐集团时看似孤立,实则是守护底线;而严嵩党羽打击异己,却是为私利扫清障碍。这里的关键区别在于:行动出发点是为公还是为私?前者可能推动社会进步,后者则让组织陷入内耗。
个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把差异转化为资源。就像生物进化需要基因多样性,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样需要多元视角。华为任正非说过“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策”,正是鼓励基层发声;字节跳动通过内部匿名论坛收集反对意见,反而避免了许多决策失误。或许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排除”,而是学会“辨别”与“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下次遇到意见不合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异己”是阻碍前进的绊脚石,还是照见盲区的镜子?答案或许会改变我们处理矛盾的方式。毕竟,连光都需要明暗交替才能塑造立体,何况复杂的人类社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