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ù lǐ lì zhēng
成语解释: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繁体字形:據理力爭
英文翻译:make one 's utmost efforts to fight for one 's point of view
据:[jù]1.占据:据为己有。2.凭借;依靠:据点。据险固守。3.按照;依据:据理力争。据实报告。据民歌改编。4.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凭据。证据。字据。论据。票据。实据。5.姓。[jū]拮据(形):经济境况不好,缺少钱,境况窘迫:手头据。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争:1.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争论。是非之争。2.力求获得或达到:为祖国争光。力争上游。3.竞争;争夺:争先恐后。只争朝夕。4.疑问代词。怎么;如何(见于早期白话):争奈。
“据理力争”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依据道理尽力争辩”。比如同事会议上,有人提议砍掉一个耗时但重要的项目,你立刻站起来说:“我不同意!这个项目虽然进度慢,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30%,数据证明它的价值。”这时候你就是在“据理力争”——用事实和逻辑说服他人,而不是靠嗓门大或者职位高。
有人可能会问:“据理力争会不会显得太较真?”其实关键在于方式。邻居装修天天钻墙到半夜,你拿着《噪声污染防治法》上门沟通:“您看这里写着法定施工时间是早八点到晚六点,咱们互相体谅行吗?”这就是既有理又有礼的“据理力争”,比直接吵架更容易解决问题。
记得刚工作时,部门要采购某款高价设备。我发现同性能的国产设备便宜40%,便在邮件里列了能耗对比表、售后响应速度等五个维度的数据。主管后来跟我说:“你那堆表格把我说服了。”这件事让我明白,真正的据理力争就像打台球——找准支撑点,轻轻一推就能改变全局。
历史上有趣的例子是墨子止楚攻宋。墨子不是举着标语喊口号,而是当着楚王面演示攻城防守,用沙盘推演证明楚国必败。这种用专业能力支撑的“争”,让楚王当场放弃战争计划。可见两千年前的古人就懂:摆事实胜过放狠话。
如今很多人把“争”理解为对抗,其实就像疏通河道——找到阻塞点精准发力,水流自然畅通。下次遇到需要坚持立场的情况,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的依据够硬吗?表达方式让人能接受吗?有没有更好的呈现形式?带着工具箱去争论的人,往往比空手吵架的人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