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āi àn jiào jué
成语解释:案:几案;桌子;绝:独一无二。拍桌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成语出处:唐 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拍案叫絶
英文翻译:thump the table and praise the excellence of a thing
拍:1.用手掌打:拍击。拍掌。拍抚。拍案叫绝。2.浪涛冲击:拍岸。3.拍打东西的用具:拍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位)。4.乐曲的节奏:拍节。5.摄影:拍摄。拍照。拍片子。6.发出:拍发。拍电报。7.阿谀,巴结:拍马屁。吹吹拍拍。
案:1.古代端食物用的木托盘:举案齐眉。2.长条的桌子:书案。3.架起来用作台面的长木板:案板。4.事件。特指涉及法律的事件:惨案。破案。5.公务中的书面材料:有案可查。6.书面的计划、建议或决定:草案。决议案。7.同“按”。
叫:呼喊:叫喊。叫嚣(呼喊,吵闹)。叫阵。叫座(戏曲或演员能吸引观众,看的人多)。叫苦不迭。鸣冤叫屈。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拍案叫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拍桌子叫好”,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极度赞赏,甚至忍不住用动作表达激动。比如有一次看京剧表演,台上的武生一个空翻落地,动作行云流水,台下观众齐刷刷站起来鼓掌,有人大喊:“绝了!”这场景不就是“拍案叫绝”的生动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得用‘拍桌子’来形容呢?”其实古人聚会时,桌子是常见的互动载体。想象一下,一群文人围坐论诗,突然听到一句惊世佳句,谁不会激动得拍桌附和?这种动作上的共鸣,反而比单纯说“好”更有感染力。
再举个科技领域的例子。前阵子参加一场新产品发布会,工程师演示了一款能自动识别情绪的AI助手。当它准确捕捉到观众微表情并给出贴心回应时,后排一位投资人猛地拍了下座椅扶手,脱口而出:“这设计必须投!”你看,“拍案叫绝”在现代场景中依然鲜活,只是“案”可能变成了电脑桌或会议桌。
生活中也藏着不少这样的时刻。记得邻居张叔退休后自学水彩画,有天他画出整面墙大的《千里江山图》仿作,颜料还没干透,路过的美院教授盯着看了半晌,突然拍着窗台说:“这层次感,绝了!”这种跨越年龄和专业的认可,恰恰说明“拍案叫绝”背后是对极致表现的纯粹欣赏。
有人疑惑:“现在大家都用手机刷短视频,这种传统成语会不会过时?”我倒觉得恰恰相反。上周在地铁里,有个初中生捧着电子书看《三国演义》,读到“草船借箭”那段时,他猛拍大腿吓了旁边阿姨一跳——原来好的内容永远能触发人类最本真的反应。当文字的力量穿透屏幕,我们依然会为智慧与创意拍案叫绝。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武侠小说里高手对决,围观群众总在关键时刻集体叫好。金庸写《笑傲江湖》时,令狐冲使出“独孤九剑”破敌,茶馆说书先生讲到此处,满堂茶客拍桌震得盖碗乱跳。这种跨越虚构与现实的文化共鸣,不正是成语生命力的最佳证明吗?或许,“拍案叫绝”早已不仅是动作描写,更成为了文化基因里的赞赏开关。
下次遇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事物时,不妨放任自己“拍案”一回。毕竟在这个追求克制的时代,能为美好事物放肆叫好的纯粹热情,反倒成了最珍贵的即时反应。就像上周社区才艺展示,七岁小姑娘用废旧瓶盖拼出星空图,全场此起彼伏的拍桌声和喝彩声,比任何专业评审的分数都来得真实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