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ī qù lái xī
成语解释:回去吧!
成语出处:晋 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回去
繁体字形:歸去來兮
英文翻译:I'm going home!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兮:文言助词。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a)”:大风起兮云飞扬。
“归去来兮”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字面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吧!”,但它的内涵远不止字面这么简单。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陶渊明要反复强调“归去”?其实这里的“归去”不是单纯指物理上的回家,而是表达一种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比如一个人厌倦了职场内卷,突然辞职去乡下种菜,旁人说他“归去来兮”,其实是说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举个例子:老张在城市打拼了二十年,突然卖掉房子回老家开民宿。朋友调侃:“你这是‘归去来兮’啊!”老张却笑着说:“我这不是逃跑,是给自己的人生按了个暂停键。”你看,成语用在这里既点出了他的选择与陶渊明的相似性,又暗示了现代人面对压力时的另一种解题思路。
有人可能会困惑:这种“退隐”思想是不是太消极了?其实换个角度看,主动选择回归本真反而需要勇气。就像小王每天加班到深夜,某天突然决定周末去郊区露营。同事说他“归去来兮”,其实他是用短暂抽离来积蓄能量。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恰恰是现代人容易忽视的生存策略。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红在朋友圈发九宫格茶园照片,配文“暂别KPI,归去来兮三天”。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点赞有人酸,但大家都默契地读懂了她的潜台词——这不是逃避,而是用陶渊明式的浪漫对抗现实的焦虑。你看,成语早已不是故纸堆里的老古董,而是变成了当代人的情绪暗号。
或许有人要问:天天喊“归去来兮”真能解决问题吗?我的个人观察是:关键不在于是否真的归隐,而是保持随时可以“归去”的清醒。就像手机需要定期关机维护,人生也需要适时切断外界干扰。下次当你在地铁里被人群挤得喘不过气时,不妨默念一句“归去来兮”,给自己造个三秒钟的精神避难所。
说到底,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道破了人类永恒的困境与选择。两千年前陶渊明在田园里写的句子,今天依然能被上班族、创业者、学生党灵活化用,恰恰说明有些精神需求从未改变。下次看到有人用这个词,别急着贴“文艺青年”标签,试着读读背后的生活智慧——或许我们都需要在“前进”与“归去”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