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āi hòu mén
成语解释:比喻利用职权给予他人某些不应有的方便和利益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1回:“这都是开后门的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做事
繁体字形:開后門
英文翻译:Open the back door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开后门”这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吧?但到底什么是“开后门”呢?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小张想让孩子进重点学校,但成绩差了几分,于是他托关系给校长送了礼,这就是典型的“开后门”。这背后其实藏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人们总想绕开规则?答案很简单:捷径诱惑大,规则有时显得笨拙。
比如公司招聘时,老板的侄子明明能力不足却拿到岗位,其他应聘者只能干瞪眼。这种情况引发思考:开后门到底是人情社会的润滑剂,还是破坏公平的腐蚀剂?从我的观察来看,短期看确实能解决个别问题,但长期会让整个系统失去公信力。就像在木地板上打蜡,刚开始光亮,次数多了就会打滑。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区物业规定车位先到先得,但总有人通过“打招呼”预留车位。这时候你会不会想:遵守规则的人反而吃亏?这种心理特别有意思。有次我亲眼见到,提前三个月排队的邻居因为新搬来的业主“有关系”,硬是被挤掉了车位。这让我意识到,开后门现象的本质,是人们对规则缺乏敬畏。
不过换个角度看,为什么“开后门”能存在这么久?可能因为现实中的确存在“灰色地带”。比如医院床位紧张时,熟人介绍的病患能更快住院。这时候人们往往陷入道德困境:要生存还是要原则?我的看法是,关键看这个“后门”是否损害他人利益。如果只是加快流程而未插队,或许还能理解;但若因此让他人失去机会,就该亮红灯了。
最近听说某企业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招标过程,所有操作可追溯。结果半年内“开后门”现象减少80%。这个案例说明,技术革新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当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暗箱操作的空间自然缩小。这让我对未来的社会运作更添信心——完善的制度比道德说教更管用。
下次当你遇到“开后门”的机会时,不妨想想:这扇门打开之后,会不会有更多人被关在门外?建立信任需要几十年,摧毁可能只需一次暗箱操作。或许有一天,“开后门”会成为历史词汇,而“走正门”会成为每个人的本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