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áng lái cháng wǎng
成语解释: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经常来往
繁体字形:常來常往
英文翻译:Come and go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往:1.去:徒步前往。2.向;朝:往东。往何处去?3.过去的:往日。
哎,你别说,"常来常往"这个词儿听着就透着股热乎劲儿!比如说老张家和隔壁王婶家,三天两头互相送个饺子借个酱油,这不就是"远亲不如近邻,常来常往见真情"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成语跟普通串门有啥区别啊?"嘿,问得好!说白了,"常来常往"可不光是物理距离的近,更讲究的是情感上的持续保温。就像咱公司茶水间那几位"咖啡搭子",每天雷打不动地凑一块唠两句,这不就是现代版的"有事没事常来往,职场情谊不会凉"?
要说最生动的例子,还得看咱胡同口的李大爷。老爷子逢人就念叨:"我这修车摊能撑三十年,全凭街坊们常来常往。"您瞧,这不单是生意经,更是处世哲学——铁打的铺面流水的客,常来常往才能攒下人情味儿。
不过依我看呐,现在年轻人捧着手机能聊三小时,见面倒成了稀罕事。要我说,再先进的社交软件也抵不过真人往跟前一坐。就像上周同学聚会,二十年没见的老班长来了句:"还是得常来常往啊,要不微信头像都认不全咯!"这话说得实在,电子屏幕哪比得上四目相对的温度?
说到底,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就在"常"字上。就像种花得天天浇水,朋友间的情分也得靠日常走动慢慢养着。下次路过老同学家小区,不妨来个"突然袭击":"兄弟,今儿顺道过来看看你!"保准比群发十个节日祝福都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