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guāng shuǐ sè
成语解释: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成语出处: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泛指山水的景色
繁体字形:山光水色
英文翻译:a landscape of mountains and lakes or rivers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说到“山光水色”,你会想到什么画面?是清晨雾气缭绕的山谷,还是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湖面?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自然风光的美,但具体怎么用才生动?举个例子:周末去郊外徒步,朋友指着远处的层峦叠嶂说:“这儿真是山光水色俱全,连手机滤镜都拍不出实景的灵气”。这段话里既点明了场景,又通过对比科技与自然的反差,强化了“山光水色”的意境。
有人可能会问:成语必须用在写景的句子里吗?其实不然。比如同事抱怨工作压力大,你可以打趣:“天天对着电脑,眼睛都快不会分辨山光水色了”。这里用自然环境对比现代生活,既表达了惋惜,又暗示“该出门走走”的潜台词。可见成语运用关键在于抓住“自然之美”的核心,不必拘泥于字面场景。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爱用这类词汇?我观察到一个现象:短视频里但凡带#治愈系标签的内容,配文总少不了“山光水色”“钟灵毓秀”等词。这反映出都市人对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当我们用这些词时,不只是在描述风景,更像在给快节奏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就像上周我在天台晾衣服,偶然瞥见楼缝间透出的晚霞,脱口而出“这点山光水色,倒是比空调房里的电影更动人”。
要注意避免滥用导致效果打折。曾听导游介绍人工湖时连用三次“山光水色”,反而让游客觉得刻意。好的用法应该像水墨画的留白,比如民宿老板在菜谱扉页写:“后山的竹海承包了本店的山光水色,各位且看且珍惜”。既点明环境优势,又带点幽默提醒,比直白夸赞更让人印象深刻。
说到底,成语是语言调色盘里的颜料。有人用它粉饰太平,有人拿它勾勒真心。下次遇到真正触动你的风景,不妨试试这样说:“这山光水色美得让人词穷——不过幸好古人帮我们造好了这个词”。既承认自然之美的不可言说,又巧妙传承了文化记忆,岂不比千篇一律的“太美了”更有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