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cháng
  • biàn 便
  • f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 cháng biàn fàn

成语解释: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常词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家中日常的饭食

繁体字形:家常便飯

英文翻译:homely food

家常便饭的意思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便:[biàn]1.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便当。便利。便道。便民。2.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便宴。便衣。便函(形式比较简便的信件)。简便。便宜。随便(适当地,看事实需要而自行处理事情)。3.便利的时候:便中请来信。4.就:说了便做。5.排泄屎尿或排泄出来的屎尿:大便。便秘。[pián]1.〔便便〕肚子肥大的样子,如“大腹便便”。2.〔便嬖〕封建统治者所亲近宠爱的人。3.〔便佞〕善于用花言巧语讨好的人。

饭:1.煮熟的谷类食品。特指米饭。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饭。晚饭。

成语评论

家常便饭”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家里日常吃的简单饭菜,但更多时候用来形容那些频繁发生、习以为常的事情。比如:“加班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同事们常笑称他‘住在公司’。”这个例子中,成语既点明了“加班频繁”的状态,又隐含了主人公对此的适应甚至无奈。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家常便饭”而不是直接说“很普通的事”?其实这里藏着语言的小魔法。当我们说“周末爬山是我的家常便饭”,比起平淡的“我经常爬山”,前者不仅说明频率高,还传递出像吃饭喝水般自然的生活状态,甚至带点亲切的烟火气。

比如最近遇到邻居王阿姨,她说:“帮女儿带孩子早就是家常便饭啦!”这句简单的表达,既道出了带外孙的日常性,又隐约透露出长辈对家庭责任的默默承担。这时候若换成“我天天带孩子”,反而少了那种岁月沉淀的从容感。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人们总用食物比喻生活?或许因为饮食本身就是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当某个行为被比作“家常便饭”,就暗示它已深深融入生命节奏。就像我常听老一辈说:“年轻时饿肚子才是家常便饭。”这句话的分量,远超过字面意思。

有趣的是,现在年轻人也在创造新用法。朋友小张最近说:“被客户临时改方案,简直是我们这行的家常便饭。”这种职场化的延伸,既传承了成语的本意,又赋予它时代特征。可见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既保持源头,又不断接纳新支流。

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习惯,往往藏着最真实的力量。当某个场景反复出现到让人习以为常,或许正是时候停下来思考:这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就像我们享用真正的家常菜时,既要珍惜其温暖,也要记得偶尔换换口味,让生活保持新鲜感。

家常便饭的造句

  1. 造句 家常便饭吃起来更有味道。
  2. 造句 人生的航船驶在生活的海洋之中,风浪是家常便饭。愉快幸福与否,不在于有无风浪,而在于征服风浪能力的强弱。强者幸福、愉快,弱者痛苦、悲哀。
  3. 造句 笑在眉头,歌在喉头,盛会好景,差不多是家常便饭。
  4. 造句 我们3个女生打算亲自下厨…请大家吃一顿别出心裁的家常便饭。
  5. 造句 陪外宾旅游,对我这个当导游的爸爸来说,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可稀奇的。
  6. 造句 土匪无恶不作,杀人放火是家常便饭。
  7. 造句 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对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
  8. 造句 爱你成了家常便饭,年年天天,顿顿餐餐无怨;想你成了美味佳肴,月月日日,蜜蜜甜甜不烦;1.14日记情人节成了一年最盼,时时刻刻,热热烈烈最愿;祝福成了这天热恋,分分秒秒,祝你甜。
  9. 造句 赛前质询已经像赛后药检一样是家常便饭了.
  10. 造句 上银行,排长队,似乎已成了“家常便饭”,在一些“人气”网点,有时甚至要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办理一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