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óng wěi zhuàng guān
成语解释:壮观:雄伟的景象。形容景象、建筑雄伟
成语出处:肖兵《太行青松》:“在松柏映衬下,那盘绕在山腰的红旗渠更加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建筑等
繁体字形:宏偉壯觀
英文翻译:Magnificent
宏:1.宏大:宏伟。宏图。宏愿。宽宏。2.姓。
伟:1.高大:魁伟。2.卓越;伟大:伟人。丰功伟绩。
壮:1.强壮:健壮。身体壮。年轻力壮。2.雄壮;大:壮观。壮志。理直气壮。3.加强;使壮大:以壮声势。壮壮胆子。4.中医艾灸,一灼叫一壮。5.姓。6.壮族。原作僮。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看到“宏伟壮观”这个词,很多人会想到高山大河或巨型建筑,但成语里的“宏伟”其实更贴近气势与格局。比如“气吞山河”形容人的志向像能一口吞下高山大河,表面上夸张,实则传递出内心力量的磅礴感。这种成语为什么能精准传递“宏伟”的意象?因为它把抽象的精神状态转化成了可感知的自然景象。
有人问:“用‘波澜壮阔’形容历史进程是否贴切?”举个例子,苏轼写赤壁之战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画面感与历史厚重感瞬间交融。当我们在纪录片里看到航天器升空时,脱口而出“扶摇直上九万里”,正是用千年前的诗句匹配现代科技的壮丽,这种时空交错的张力反而让“宏伟”变得更立体。
我曾站在乐山大佛脚下仰视,突然理解“巍然屹立”不止描述物理高度——佛像历经千年风霜仍保持庄严姿态,这种对抗时间侵蚀的稳定感,才是成语背后更深层的震撼。现代人用“史诗级”形容电影特效,但换个角度想,“星垂平野阔”这样的诗句,用五个字就构建出比CGI更辽阔的宇宙观感。
有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说“宏伟蓝图”时,图纸上可能只有线条和数据,但成语激活了听众的想象力。就像“万马奔腾”从不用来描写真实的马群数量,而是让人听见蹄声震地的回响。这种语言魔术提醒我们:真正的“壮观”往往存在于观者的心灵映射中,未必需要实体尺度的支撑。
下次遇到跨海大桥或敦煌壁画时,不妨试试抛开“好大啊”“真厉害”的直白感叹。用“气象万千”描述云层掠过钢索的瞬间,用“斧凿神工”感慨古人一笔一画的坚持。语言工具箱里的这些成语,就像给眼睛装上了广角镜头,让我们重新发现习以为常的世界里,原来藏着这么多层次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