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zǐ kě jiào
成语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孺子可教
英文翻译:the young man is promising and worthy to be taught
孺:小孩儿;幼儿:妇孺。孺子。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教:[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孺子可教”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张不仅主动加班学习业务,还能从错误中快速总结经验。老板私下对主管说:“这孩子孺子可教,得重点培养。”这个场景生动展示了成语的核心含义——对年轻人潜力的认可。
为什么古人要用“孺子”这种说法?其实这个成语源自《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偶遇神秘老人时,对方反复试探后评价“孺子可教矣”。用“孺子”既保留了对年轻人的亲切感,又暗含长辈的观察视角,这种古今通用的代际智慧特别有意思。
现代职场中还能用这个成语吗?上周参加行业交流会,某科技公司CTO分享团队管理经验时提到:“比起学历,我更看重持续成长型思维。有个应届生主动要求参与跨部门项目,这种孺子可教的苗子,我们专门安排了导师带教。”可见传统文化智慧在现代人才选拔中依然鲜活。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有价值的是动态评价视角。记得初中班主任发现我作文本上的修改痕迹比原文还多,当着全班说:“会自我修正的孩子最值得教。”这种基于发展潜力的判断,比单纯看分数更能激励人。当今年轻人常被贴上各种标签,或许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看到可能性的眼光。
如何判断谁是真的孺子可教?观察发现有两个关键信号:一是面对批评时的反应,是把解释当辩解,还是把建议当养料;二是空闲时间的分配,是用娱乐填满空白,还是主动创造学习机会。这些细微处的选择,往往比表面成绩更能说明问题。
最后想到个反常识现象:有些所谓“笨学生”反而更符合孺子可教的特质。他们可能学得慢,但愿意花双倍时间琢磨;虽然不擅长考试,却保持着对知识的纯粹好奇。教育真正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发现这些藏在璞玉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