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ú yán mèi gǔ
成语解释:奴颜:奴才的面孔;媚:献媚。一张奴才的面孔;一副献媚的骨头。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
成语出处: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七场:“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奴顔媚骨
英文翻译:sycophancy or obsequiousness
奴:1.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人(跟“主”相对):奴隶。农奴。2.青年女子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3.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奴役。
颜:1.面容,脸色,脸面:容颜。开颜。颜面。颜色。笑逐颜开。鹤发童颜。2.色彩:颜料。五颜六色。3.姓。
媚:1.美好;可爱:妩媚。春光明媚。2.巴结;讨好:谄媚。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奴颜媚骨”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老张在公司里对上点头哈腰,对下横眉冷眼,同事私下都说他“活脱脱一副奴颜媚骨的做派”。这种反差感极强的形象,是不是让你立刻联想到生活中某些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奴颜媚骨”而不是“阿谀奉承”?其实前者更强调“骨子里的卑躬屈膝”。就像电视剧里那些奸臣,明明身居高位,却在皇帝面前连腰都不敢直起来——这就不只是表面讨好,而是从姿态到精神都透着卑微。
当代职场中,这个成语有了新注解。比如实习生小王,明明组长方案有明显漏洞,却硬着头皮吹捧“您这个创意突破天际”。但真正有能力的同事,反而会像设计师李姐那样,既能用专业态度表达意见,又不必卑躬屈膝——这才是职场生存的智慧。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并非现代独有。翻看《史记》,赵高指鹿为马时,那些跟着附和的大臣们,哪个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历史也告诉我们,真正被记住的永远是敢直谏的魏征,而非墙头草式的官员。
在这个讲究情商的时代,有人把“奴颜媚骨”美化成“高情商表现”。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真正受欢迎的人往往既能守住底线,又能灵活处事。就像谈判桌上的高手,既不需要跪着挣钱,也能把生意谈成。
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的觉悟:适度的妥协是生存技能,但若把脊梁弯成了习惯,迟早会忘记挺直腰板的感觉。毕竟,与其做带着假笑的提线木偶,不如当个有棱有角的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