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huā yì cǎo
成语解释: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奇蘤異艸
英文翻译:exotic flowers and rare herbs
奇:[qí]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奇事。奇闻。奇志。奇勋。奇耻大辱。商品奇缺。山势奇险。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奇兵。奇袭。出奇制胜。3.惊异:惊奇。不足为奇。4.姓。[jī]1.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奇数。奇偶。2.零数:五十有奇。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异:1.有分别;不相同:异口同声。大同小异。日新月异。求同存异。2.奇异;特别:异香。异闻。3.惊奇;奇怪:惊异。深以为异。4.另外的;别的:异日。异地。5.分开:离异。异爨(亲属分家)。6.姓。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草。草绳。草鞋。3.旧指山野、民间:草贼。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驴。草鸡。5.草率;不细致:潦草。字写得很草。6.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a)汉字形体的一种:草书。草写。真草隶篆。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拟。
奇花异草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罕见而独特的植物,但它们在日常语言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这家植物园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游客们看得目不转睛。”这句话里,“奇花异草”不仅描绘了植物的稀有性,更暗示着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总爱用这类成语?其实答案藏在人类对新鲜感的追求里。就像我们读到“他在荒山里发现一株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引得植物学家连夜赶来研究”时,脑中自然浮现出探险与发现的画面。这种表达方式既保留神秘感,又传递着发现的喜悦。
现代生活中,这类成语早就不局限于字面意思。比如描述创新产品时可以说:“这个科技展上的发明就像电子世界的奇花异草,每件都让人眼前一亮。”这种用法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独特性转移到人工创造物上,既生动又符合现代语境。
有趣的是,这类成语还能反映文化差异。在西方语境中可能用“黑天鹅”比喻罕见事物,而中文里的“奇花异草”更强调视觉冲击与生态价值。个人认为这种差异恰好说明语言是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文化对自然美的理解角度。
当我们需要描写特殊人才时,不妨试试这样说:“团队里那位能用左手写代码的工程师,简直是IT界的奇花异草。”这种略带幽默的比喻既突出独特性,又避免直接比较可能带来的尴尬,算是职场沟通中的智慧表达。
观察公园里晨练的老人侍弄盆栽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老王这盆素心兰养了十年,算得上咱们小区的奇花异草了。”这个例子说明,所谓“奇”与“异”其实是相对的,重要的是事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独特价值。
下次逛花市时不妨留意,那些标着“奇花异草”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人。这种现象印证了心理学中的稀缺效应——越是少见的事物,越能激发人们的探索欲。不过要提醒的是,真正的珍稀植物需要保护,可别为了猎奇而破坏生态平衡。
若把目光投向未来,或许“奇花异草”会获得新定义。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多人工培育的奇异品种。但个人始终认为,最动人的永远是自然演化中偶然诞生的生命奇迹,就像黄山峭壁上那株千年迎客松,无需修饰自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