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qí guài guài
成语解释:指事物或行为稀奇特异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却有个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着个狂荡的小秀才,惹出一场奇奇怪怪的事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或行为等
繁体字形:奇奇恠恠
英文翻译:astonishing
奇:[qí]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奇事。奇闻。奇志。奇勋。奇耻大辱。商品奇缺。山势奇险。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奇兵。奇袭。出奇制胜。3.惊异:惊奇。不足为奇。4.姓。[jī]1.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奇数。奇偶。2.零数:五十有奇。
奇:[qí]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奇事。奇闻。奇志。奇勋。奇耻大辱。商品奇缺。山势奇险。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奇兵。奇袭。出奇制胜。3.惊异:惊奇。不足为奇。4.姓。[jī]1.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奇数。奇偶。2.零数:五十有奇。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怪他。3.副词。非常;很:怪好听的。4.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怪他。3.副词。非常;很:怪好听的。4.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成语?乍一听莫名其妙,仔细琢磨却暗藏玄机。比如“三人成虎”,三个人说有老虎大家就信了?这不合逻辑啊!其实这个成语揭示了人类认知的盲区——重复传播的虚假信息会逐渐被误认为真相,这不正是当下网络谣言的生动写照吗?
再来看“守株待兔”。农民守着树桩等兔子撞死,听起来像个黑色幽默。但换个角度看,它精准戳中了人性中的侥幸心理:我们是否也常把偶然当必然,把运气当实力?有个朋友炒股赚了次快钱,从此辞职专业炒股,结果半年赔光积蓄,这活脱脱就是现代版守株待兔。
“对牛弹琴”常被用来嘲笑听众水平低,但换个视角思考:弹琴者真的毫无问题吗?我曾在技术会议上用专业术语向市场部讲解产品,效果自然鸡同鸭讲。后来改用场景化案例说明,沟通效率立刻提升。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有效沟通需要双向适配。
最让我着迷的是“刻舟求剑”。古人在船上刻记号找掉落的剑,看似愚不可及,实则隐喻着用静态方法应对动态变化的困境。就像用二十年前的营销策略做直播带货,或是用传统教育模式培养AI时代人才,本质上都是新时代的刻舟求剑。
这些看似荒诞的成语就像时光胶囊,封装着古人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当我们在职场遭遇甩锅现象,会发现“李代桃僵”的描述依然精准;看到网红带货翻车,又恍然“买椟还珠”从未过时。与其说这些成语奇怪,不如说它们用夸张的形式放大了人性中的永恒课题。
下次遇到奇怪的成语时,不妨当作开启古人智慧宝箱的钥匙。它们或许穿着滑稽的外衣,但内里装着跨越时空的观察与思考。就像“叶公好龙”不只是讽刺虚伪,更提醒我们:热爱某件事物,就要准备好接纳它的全部面貌,包括那些超出预期的真实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