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奅"字共有1个读音: [pào]

基本信息

汉字

注音

ㄆㄠˋ

笔画

总笔画:8

异体字
字形结构

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5945

其它编码

五笔:dqtb 仓颉:khhl 郑码:gdmy 四角:40727

笔顺编码

13435352

笔顺笔画

一ノ丶ノフノフ丨

笔顺名称

横 撇 捺 撇 竖提 撇 横折钩 竖

奅的意思

1.说大话虚张声势。

2.古时做炮弹用的石头。

奅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ào ㄆㄠˋ

虚大。 方言,说大话骗人,粤方言称说大话的人为“大奅佬”。 古同“”,炮石,用器具发射或从城上投下砸击敌人用的石块。

奅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pào

〈形〉

(形声。从大,卯声。本义:空大,虚大) 同本义 [empty and big]

奅,大也。——《说文》

南奅侯公孙贺。——《史记·建元以来侯者表》。索隐:“空也,虚大也。”

词性变化


pào

〈名〉

指山岩间的空穴 [cavity;hole]

奅字的辞典解释

奅ㄆㄠˋpào名

虚大、张大。《说文解字·大部》:「奅,大也。」清·段玉裁·注:「此谓虚之大。」

炮石。明·张自烈《正字通·大部》:「奅、砲、𪿫同。《广韵》:『军战石也。』」

广东方言。指说大话欺骗人。明·张自烈《正字通·大部》:「《方言》:『以大言冒人曰 奅。』」如说大话称为「车大奅」,说大话的人称为「大奅佬」。

康熙字典解释

奅【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𠀤音炮。起穫也,亦大也。《揚子·方言》以大言冒人曰奅。

又礟石也。《韓愈·征蜀聯句》投奅鬧䃔䃧。《註》奅聲如石崩也。

又侯國名。《前漢·武功臣表》公孫賀以將軍出塞得王,封南奅侯。《史記·衞靑傳》作窌。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奅【卷十】【大部】

大也。从大卯聲。匹貌切

说文解字注

(奅)大也。此謂虛張之大。廣韵曰。起釀也。从大。丣聲。各本作卯聲。今正。按漢書與𥥹通用。其字當力救切。古音在三部。譌从卯。乃匹皃切矣。

更新时间:2025-05-04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