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xué
拼音 [tài xué]
注音 ㄊㄞˋ ㄒㄩㄝˊ
繁体 太學
是否常用

太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太学tài xué

    基本解释

    太学 tàixué

    [the highest seat of learning in ancient times in China]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

    观太学。——《后汉书·张衡传》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君则在太学。

    辞典解释

    太学  tài xué  ㄊㄞˋ ㄒㄩㄝˊ  

    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

网络解释

  1. 太学 (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丈,宽三丈"。永建六年(130),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太学的单字解释

  • 1.高;大:太空。太学。太湖。2.极;最:太古。3.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老师(老师的父亲或父亲的老师)。太夫人(尊称别人的母亲)。4.a)表示程度过分(可用于肯定和否定):水太热,烫手。人太多了,会客室里坐不开。他太不谦虚了。b)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只限于肯定):这办法太好了。这建筑太伟大了。c)很(用于否定,含委婉语气):不太好。不太满意。5.姓。
  • 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太学】的常见问题

  1. 1. 这个无情无义愚蠢懦弱的太学生的确恨得我们咬牙切齿。

  2. 2. 太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活跃,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3. 他们太一本正经,太学究气,想象力也不够丰富。

  4. 4. 中世纪犹太学者们推算地球诞生于公元前3760年。希腊东正教神学家认为地球在公元前5508年前后诞生。

  5. 5. 太学、贡院和妓院同处一地,制造了更多名士风流的轶事,也让秦淮河成为最广受士大夫记叙的欲望的象徵。

  6. 6.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不仅创建太学,而且也确立了汉代的选举制度。

  7. 7. 最后本文通过历史尺度的测量,认为太学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之势。

  8. 8. 太学的发展,使京师洛阳形成了浓厚的经学文化氛围.

  9. 9. 往来地字号众太学生,平日亦难见其芳踪,唯周六日而已。

  10. 10. 老一辈犹太学者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紧握拳头来到这个世界,但他却松开手掌离开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