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ài
  • shàng
  • hu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ài shàng huáng

成语解释:皇帝之父。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突厥传》:“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朕常痛心病首,思一刷耻于天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太上皇

英文翻译:overlord

太上皇的意思

太:1.高;大:太空。太学。太湖。2.极;最:太古。3.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老师(老师的父亲或父亲的老师)。太夫人(尊称别人的母亲)。4.a)表示程度过分(可用于肯定和否定):水太热,烫手。人太多了,会客室里坐不开。他太不谦虚了。b)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只限于肯定):这办法太好了。这建筑太伟大了。c)很(用于否定,含委婉语气):不太好。不太满意。5.姓。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皇:1.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三皇。2.皇帝;封建君主。3.大:皇皇巨著。4.古又同“”。5.古又同“”。

成语评论

说到"太上皇",很多人会联想到古代帝王退位后的特殊身份。这个词在现代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比喻那些虽已退居二线,但仍保留影响力的特殊角色。比如在公司里,创始人卸任CEO后仍对重大决策有话语权,员工私下就会说:"咱们这儿现在可是有两位'太上皇'坐镇"。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总用这个历史词汇来形容现代现象?其实这反映了权力过渡的永恒课题。就像电视剧《大明王朝》里,嘉靖帝退居幕后仍掌控朝局,现代企业交接班时也常出现类似的权力"双轨制"。这种模式既能让新人积累经验,又能借助前辈智慧,但处理不好就容易变成"影子管理"。

在家庭场景中,"太上皇现象"同样存在。比如装修新房时,父母虽然说着"你们年轻人做主",却总在关键环节提出"建议"。这让我想起邻居张叔的故事:他帮儿子买婚房时坚持要朝南户型,结果小两口最后悄悄换了楼盘。事后张叔自嘲:"我这'太上皇'也该'退位让贤'喽"。

从个人观察来看,这种微妙的权力平衡其实充满智慧。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建议刘禅"亲贤臣,远小人",现代社会的"太上皇"们若能把握好指导与放手的尺度,反而能成为稳定器。毕竟,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关键时刻能否给出经得起考验的判断。

有个有趣的现象是,日本企业界流行的"顾问制"与"太上皇文化"颇有相通之处。索尼前CEO出井伸之卸任后担任首席顾问,既避免了直接干预经营,又能让继任者随时请教。这种制度化的设计,或许比纯粹依靠个人修养更值得借鉴。

当我们谈论"太上皇"时,本质上在探讨传承与创新的永恒命题。就像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前辈的贡献需要被铭记,但壁画的新篇章总要由当代画师完成。重要的不是否定"太上皇"的存在,而是建立让新旧动能自然迭代的机制。毕竟,再英明的"太上皇",也终将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太上皇"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