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fāng yè tán
成语解释: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成语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的话在他看来是书呆子的呓语,咬文嚼字、天方夜谭、理想主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繁体字形:天方亱譚
英文翻译:arabian nights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谭:同“谈”。如《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离奇夸张、不切实际的说法或故事",但你真的理解它的使用场景吗?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同事老王说要在半年内把部门业绩翻十倍,其他人都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里既点出了目标的夸张性,又暗含了说话者的质疑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夸张表达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天方夜谭"自带文化典故的厚重感。比如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说"指望所有学生都考满分,那就是天方夜谭",这句话既保持了客观中立,又传递出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在科技领域,这个成语的使用更有意思。十年前有人说"手机能替代钱包",当时被当作天方夜谭。如今移动支付的普及证明,某些看似荒诞的设想,其实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前瞻性思维。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不该成为否定创新的枷锁,而应作为提醒我们保持开放思维的警示牌。
回到日常生活中,年轻人说"我要每天五点起床健身",朋友笑称这是天方夜谭。这里既有对自律难度的认知,也暗藏着对美好愿景的调侃。有趣的是,这种用法往往出现在善意吐槽的场合,反而比直接否定更易被接受。
值得探讨的是,为何这个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的成语能在中文语境中生根发芽?或许正因为它精准捕捉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矛盾心理——既向往奇迹,又受限于现实认知。就像创业者常说的"改变世界",在投资人眼里可能是天方夜谭,但在实践者心中却是值得冒险的梦想。
最后看个反转案例:当航天专家说"建立月球基地不是天方夜谭",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强调技术可行性。这种否定之否定的用法,反而能增强观点的可信度。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同一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能擦出完全不同的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