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dōng jī xī
成语解释: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成语出处: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繁体字形:聲東撃西
英文翻译:make a feint to the east but attack in the west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击:1.打;敲:击鼓。旁敲侧击。2.攻打:袭击。声东击西。3.碰:撞击。肩摩毂(gǔ)击。4.接触:目击。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声东击西”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想偷偷溜出家门和朋友打球,却故意在厨房大声问“妈,酱油放哪儿了?”趁妈妈转身找东西时,他立马从后门溜了出去——这就是典型的“假装关注A,实际目标是B”。
为什么这种策略能成功?关键在于转移注意力。就像足球比赛中,前锋带球冲向左边,引得对方防守队员全部左移,结果他突然一脚长传把球送到右边空档,队友轻松射门得分。这种虚实结合的操作,本质是利用了人对“明显动作”的条件反射。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生活中还用得上这种老策略吗?其实比想象中更常见。比如直播带货的主播先吆喝“今天薯片半价!”,等观众涌进直播间后,再重点推荐利润更高的自营产品。这种商业手法,是不是和成语里的智慧异曲同工?
我个人观察到,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声东击西反而变得更有效。当大家都在拼命争夺显性资源时,学会隐藏真实意图往往能开辟新赛道。就像某些科技公司高调宣传概念产品,实际是为了测试市场反应,为真正要推出的实用产品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的使用边界很重要。职场中若想推动某个方案,可以先从大家容易接受的辅助性提议切入,等建立共识后再引出核心目标。但切记要把握分寸,战术性的迂回和欺骗性的操纵,中间隔着职业道德的界线。
从历史角度看,赤壁之战中黄盖诈降烧战船,到现代商场避开红海找蓝海,人类始终在重复验证这个道理:直接对抗未必最优,创造不对称优势才是破局关键。就像下围棋时,真正的高手往往在看似无关的位置落子,实则埋下五步后的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