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n yǒu shàn bào
成语解释: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善有善報
英文翻译:receive rewards for one's virtuous deeds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善有善报”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善良的行为会带来好的回报”。但现实中真的如此吗?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做了好事却暂时没看到结果,是不是这个道理就不成立了?其实,“善有善报”更偏向一种长期视角。比如,小王经常帮邻居取快递,某天他搬家时,邻居主动借车给他用。表面看是小事,但信任关系的积累本身就是一种回报。
另一个例子来自职场。小李总主动帮同事分担紧急任务,后来他需要跨部门协调资源时,曾经受助的同事全力支持他。有人疑惑:这会不会只是巧合?但仔细想想,持续释放善意的人更容易被贴上“靠谱”“值得合作”的标签,这种隐形口碑在未来会持续发挥作用。
有个经典历史故事能加深理解。春秋时期,管仲多次打败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以德报怨,后来管仲成为齐国宰相时,反而推荐鲍叔牙担任要职。这里的关键在于,真正的善行往往能打破“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创造新的可能性。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中“善报”的形式更加多元。比如坚持环保的人可能收获内心的平静,长期捐款者可能获得社会认同感。这些非物质的回报,往往比直接利益更持久。当然,抱着功利心做“伪善”行为,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就像总把“我对你这么好”挂在嘴边的人,反而让人想疏远。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明知不会立刻得到回报,还要坚持善良吗?我的答案是:善良本身就是在塑造更理想的生存环境。就像往湖面扔石子,涟漪终会波及岸边——只是需要给时间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