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qi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ū tiān qiāng dì

成语解释: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度悲伤

繁体字形:嘑天搶地

英文翻译:lament to heaven and knock one 's head on earth

呼天抢地的意思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抢:[qiǎng]1.夺,硬拿:抢劫。抢夺。2.赶快,赶紧,争先:抢先。抢占。抢购。抢攻。3.刮,擦:磨剪子抢菜刀。4.当面责备或讽刺:抢白他一顿。[qiāng]1.碰,撞:呼天抢地。2.同“”。[chēng]1.〔抢攘〕纷乱的样子,如“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2.(搶)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呼天抢地”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像是有人对着天空呼喊、在地上拍打,实际用来形容极度悲痛或绝望时的激烈反应。比如,一位母亲得知孩子意外受伤送医,当场瘫坐在地,呼天抢地地哭喊着“老天爷为什么这样对我”。这种场景下,成语精准传递了人类情感爆发时的原始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夸张的表达真的合理吗?”其实成语诞生于古代社会,当时人们面对天灾、疾病等不可抗力时,肢体动作和语言宣泄是常见的情绪出口。比如古装剧中,村民遭遇洪水后呼天抢地求龙王息怒,既符合历史情境,也暗含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正在变化。我曾见过创业者因投资方临时撤资,在办公室捶桌跺脚近乎崩溃,同事私下议论“至于这么呼天抢地吗”。这反映出当代人对强烈情绪表达的微妙态度——我们更推崇理性克制,但不应忽视的是,每个人都有情感决堤的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于非悲痛场景。比如有人说“球迷看到进球呼天抢地庆祝”,这显然混淆了情感浓度。真正的“呼天抢地”应当像《活着》里的福贵,在亲人接连离世后对着田埂又哭又笑,那种绝望中掺杂着荒诞的表现,才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或许不再轻易“呼天抢地”,但那些被压缩成静音模式的情绪,是否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出口?这个带着泥土气息的成语,就像一面古老的铜镜,提醒着我们:人类对痛苦的感知从未改变,变的只是表达方式。当你在文学作品中再遇这个词,不妨多停留几秒,听听穿越千年的哭声里藏着怎样的生命力量。

呼天抢地的造句

  1. 造句 最凄美的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
  2. 造句 他跪在父亲的坟前哭得呼天抢地。
  3. 造句 财主家遭抢了,财主老婆呼天抢地,如丧考妣似的哭个不停。
  4. 造句 听到儿子惨死的消息后,母亲哭得呼天抢地,痛不欲生。
  5. 造句 眼见儿子被敌人带走,老母亲呼天抢地,痛不欲生。
  6. 造句 听到爷爷去世的消息,他哭得呼天抢地,死去活来。
  7. 造句 人们呼天抢地,但还没有表现出他们所说的一半悲痛。在喜怒无常的心境中我们在招致灾祸,同时怀着这样一种希望:在这儿我们至少能发现实在,真理的剑锋利刃。但结果表明它只是绘制的一个场景,一个假象。悲伤给我的唯一启迪就是知道了它有多么肤浅。
  8. 造句 世上有诸多为自己的想象和胆小所夸张的伤悲,可以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用以博取同情或者借以自我倒戈。然而人若心中真有大悲,却通常沉默不语。
  9. 造句 当她看到丈夫的遗体时,呼天抢地,哭得死去活来。
  10. 造句 财主家遭抢了;财主老婆呼天抢地;如丧考妣似地哭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