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ng shí bìng jǔ
成语解释: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同時並舉
英文翻译:At the same time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什么是"同时并举"?简单来说,就是两件以上的事情并行处理。比如"小明边听网课边做笔记,这种同时并举的方式让他学习效率翻倍"。这里既有主动规划的意识,又暗含时间管理技巧。
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个成语?某项目经理汇报时提到:"市场调研与产品开发必须同时并举,就像炒菜时既要掌握火候又要调味"。这个比喻生动说明统筹协调的重要性,毕竟现实中很少有事情能完全按顺序单线推进。
有人会问:同时做多件事真的比单线程更高效吗?美国心理学协会研究显示,约80%的人在进行任务切换时会损失效率。但关键在于区分"无脑多线程"和"有策略的并举"。就像厨师备菜时统筹安排工序,和边开车边发短信有本质区别。
个人认为,现代人更需要培养"选择性并举"的能力。去年我尝试边工作边备考,结果两头落空后才明白:真正有效的并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任务性质互补(如脑力劳动搭配体力活动)、资源分配合理。就像健身时听有声书,既锻炼身体又充实头脑。
要注意避免哪些误区?常见错误是把"同时并举"等同于"一心多用"。比如"边开会边回邮件"看似高效,实则可能遗漏重要信息。老祖宗说"逐二兔者不得其一",强调的正是盲目并举的风险。建议每次最多组合2项任务,且其中1项应是半自动化操作。
观察身边真正高效的人,往往擅长在不同维度上建立连接。有位设计师朋友这样安排时间:"建模渲染需要等待时就画草图,就像在火车站等车时整理行李"。这种智慧型的并举,本质上是对碎片时间的创造性利用。
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智能手机普及后,人们平均每天切换应用超过300次。这提醒我们,与其被动陷入多任务漩涡,不如主动设计适合自己的并举策略。毕竟,生活的真谛不在于同时做多少事,而在于如何让每件事产生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