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ǒu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ǔ yǐ yǒu zhī

成语解释:古代就已经有了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事情或现象等

繁体字形:古已有之

英文翻译:Ancient times

古已有之的意思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成语评论

成语“刻舟求剑”常被用来形容死板的行为。比如有人坚持用二十年前的销售策略应对今天的市场变化,同事调侃他:“你这叫刻舟求剑,船都开到对岸了,还盯着原来的记号找剑呢。”这则寓言诞生于战国时期,但为何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因为人性中总存在路径依赖的惯性,就像我们明知手机地图更方便,有些老司机仍执着于纸质导航。

当看到“守株待兔”出现在年度总结报告中,往往暗含警示意味。某公司连续三年等待“爆款产品自己出现”,董事会终于指出:“守株待兔等不来第二增长曲线”。这个出自《韩非子》的故事,表面在说农夫的愚蠢,实则揭示机遇与主动创造的关系。我常观察到,职场中真正的突破者都在持续播种,而非守着枯树空等。

“画蛇添足”的现代演绎往往令人啼笑皆非。朋友装修新房时给智能马桶加装物理冲水按钮,美其名曰“双保险”,结果频繁误触反而浪费水资源。这个战国时期的典故,生动诠释了“过犹不及”的智慧。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常陷入“功能堆砌”的误区,就像给水墨画中的蛇硬添四足,破坏了原本的和谐美感。

“破釜沉舟”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光彩。某初创团队抵押房产投入研发时,投资人评价:“这种破釜沉舟的魄力,正是科技突围需要的决心。”这个源自项羽的成语,经过两千年岁月冲刷,其核心精神依然激励着追梦者。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断绝后路,而在于培养孤注一掷时的专注力——就像弓箭手拉满弓弦时,眼中只有靶心。

这些穿越时空的语言化石,如同文化基因般镌刻着先人的思考痕迹。当我们在会议室引用“拔苗助长”批评急功近利时,实际上正在进行着跨越千年的思维对话。语言的生命力正体现在这种持续的再诠释中,每个时代都在为古老智慧注入新的注解,就像青铜器上的斑驳铜绿,反而让器物的历史质感愈发鲜明。

古已有之的造句

  1. 造句 西方社会的吸*现象,古已有之,兀兀秃秃。
  2. 造句 这似乎是一条古已有之,而现代社会早就将其抛弃的关于强硬的训诫。
  3. 造句 在艺术和哲学古已有之的对立中,过分坚持它具有随意性是不可能的。
  4. 造句 企业策划,掀起你的盖头来策划,可以说古已有之.
  5. 造句 整体论的思想古已有之,在古希腊文明中它以有机整体论的形式出现。
  6. 造句 对道德宽容思想的研究可谓古已有之,但现代道德宽容思想的出现却是20世纪前后的事。
  7. 造句 孔子的学术风格是坚定保留古已有之的华夏文化精神。
  8. 造句 两个人走在一起,并非就要古已有之的门当户对,但思想务必是相通相谐的.
  9. 造句 这种对家的依恋情感古已有之,代代相传.
  10. 造句 以鹿入画,古已有之,如八大山人、沈铨、华嵒、李鱓、郎世宁等;近现代画坛,程十发、范曾、李延声等亦是画鹿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