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bù kě dāng
成语解释: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成语出处:《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勢不可當
英文翻译:irresistible
势:1.势力:权势。人多势众。仗势欺人。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势。势如破竹。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势。地势。水势汹涌。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势。大势所趋。5.姿态:手势。姿势。6.雄性生殖器:去势。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当:[dāng]1.担任:他当组长。2.承担:敢作敢当。3.主持:当家。4.相称:旗鼓相当(比喻实力相等)。5.应该:理当如此。6.介词。1.组成时间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当我到家时,他已经走了。正当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回来了。2.组成处所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当众出丑。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7.阻挡:人民军队,锐不可当。8.拟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丁丁当当。9.抵得上;等于:一以当十。[dàng]1.合适:处理得当。3.以为:我当你走了。4.当作:别把我当客人看待。5.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当年。6.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把金表拿去当了。7.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赎当。
什么是“势不可当”?字面意思是“势头无法阻挡”,但放到生活里,它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比如台风登陆时,狂风卷着广告牌乱飞,雨水灌进地铁口,人们撑着伞却被吹成喇叭花——这时候谁会说“咱们用脸盆把雨水舀干吧”?大家只会躲进便利店,等自然力量自己消退。
有人问:“这种力量只能用来形容灾难吗?”当然不是。去年社区组织垃圾分类,起初大爷大妈嫌麻烦,但街道办用积分换鸡蛋的策略,三个月后连小学生都主动把酸奶盒洗干净再扔。这种由点到面的改变,就像滚下山的雪球,刚开始用手就能按住,等到裹上碎石和树枝,推土机都拦不住。
科技领域更常见这种现象。十年前还有人争论“手机支付不安全”,如今菜市场卖葱的大婶都会亮出收款码。这不是某个企业多厉害,而是整个时代在推着人往前走。就像我邻居王叔,曾经坚持用存折取钱,上个月却开始在抖音直播钓草鱼——技术洪流冲过来时,适应的速度往往超乎自己预料。
为什么有些趋势注定势不可当?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都踩中了人性的基本需求。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兴起,表面看是防疫要求,底层逻辑其实是人对灵活工作模式的渴望。就像河水改道,表面上冲垮了旧河床,实则是找到了更符合地质结构的路径。
但“势不可当”不等于束手就擒。老家有片柿子林,每年秋霜后枝头挂满“小灯笼”。有年寒潮提前半月,果农连夜给果树盖塑料膜,虽然损失三成收成,但保住了品牌口碑。面对必然到来的变化,主动调整姿势比硬扛更重要。这让我想起冲浪者常说的一句话:“浪头永远不会为你停留,但你可以选择何时起乘。”
最近常看到年轻人讨论“躺平”和“内卷”,其实这两股力量何尝不是时代巨浪激起的漩涡?二十年前的打工潮、十年前的创业热、现在的灵活就业,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势”。重要的是分辨清楚:眼前的海浪,究竟是需要躲避的危机,还是能借力的跳板?
站在2023年回望,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人工智能渗透服务业、银发经济悄然崛起……这些趋势早已越过临界点。它们带来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像春雨浸透土地般,慢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质地。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既不对抗浪潮,也不随波逐流,而是在看清方向后,做第一个调整帆索的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