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è qiè sī yǔ
成语解释:指私下小声说话。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指私下小声说话
繁体字形:切切私語
英文翻译:talk in whispers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你听说过“切切私语”这个词吗?它形容人们凑近耳边说悄悄话的样子。比如早自习的教室里,后排两个学生用手半捂着嘴,眼睛还瞟着讲台方向,这种生怕被老师发现的小动作,不正是活灵活现的“切切私语”吗?
为什么人们要用这个成语呢?其实它抓住了两个关键:声音的轻柔和动作的隐蔽。就像公司茶水间里,同事突然压低声音说“听说市场部要裁员”,那种神秘中带着紧张的氛围,瞬间就能用“切切私语”精准概括。
不过悄悄话不全然是负面的。记得去年参加婚礼,新娘父亲致辞时,新娘母亲突然侧身跟我说:“他昨晚背稿子背到凌晨三点”,这种带着宠溺的耳语,反而让“切切私语”透出暖意。你看,同一个成语在不同场景里,能传递完全不同的情绪。
我发现现代人用手机传讯息多了,面对面的“切切私语”反而更显珍贵。上周在咖啡馆看到一对老夫妻,老爷子突然凑近老太太耳边说了什么,老太太笑得眼睛弯成月牙。这种无需滤镜的温情时刻,正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交流魅力。
下次遇到想说悄悄话的场景,不妨观察下周围环境。地铁里闺蜜分享恋爱进展时自然前倾的身体,医院走廊里家属商量病情的凝重神情,这些真实的互动里,藏着语言难以尽述的人情温度。“切切私语”不只是个成语,更像是生活的切片,记录着人际关系里那些欲说还休的微妙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