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 huà wǎ jiě
成语解释:瓦解:制瓦时先用陶土制成圆筒形;再分部为四片;即成瓦。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
成语出处:秦牧《湘阴热浪记》:“则以政策攻心,分化瓦解,迫使他们投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
繁体字形:分化瓦解
英文翻译:disintegrate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瓦:[wǎ]1.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2.用泥土烧成的:瓦盆。瓦器。3.姓。4.瓦特的简称。1秒钟做1焦的功,功率就是1瓦。[wà]盖(瓦):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就等着瓦瓦(wǎ)了。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哎,说到“分化瓦解”这词儿,可能有人觉得它听着有点“腹黑”,但其实这就是个中性成语嘛!说白了,它指的是通过分裂对手内部的关系或力量,让对方自行崩溃的策略。比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那句“分而治之”,不就是典型的分化瓦解吗?他靠这招让东吴和曹魏互相牵制,刘备集团才趁机站稳脚跟。你瞅瞅,这招用对了地方,效果立竿见影啊!
那问题来了——分化瓦解是不是只能在战场上用?嘿,这可不一定!举个现代职场例子,某团队因为意见不合闹得鸡飞狗跳,领导要是强行压矛盾,反而可能火上浇油。这时候要是把成员按专长拆分成小组,各自负责擅长的板块,反而能化解对立情绪。你懂的,这就叫“化整为零”,让原本对抗的力量变成互补的合作关系。
不过嘛,有人可能嘀咕了:这招会不会显得不够光明磊落?其实关键看出发点。就像古代游牧民族南下时,中原王朝常通过联姻、封赏分化部落联盟,避免大规模战争。这种“以柔克刚”的策略,既保护了百姓,又减少了伤亡,你说这算不算智慧?个人觉得啊,工具本身没有善恶,重点是用的人有没有底线。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业主群里因为物业费涨价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候要是有业主代表把反对派细分成“觉得服务不值”“经济压力大”“信息不透明”几类人群,挨个沟通解决方案,可比在群里互怼有效率多了。看吧,分化瓦解用在这种场景,反而成了解决问题的润滑剂。
最后提一嘴,这策略虽然好用,但千万别滥用啊!就像吃火锅配的香油碟,适量提香,倒多了反而齁得慌。要是遇到本就团结的群体还硬要拆散,保不齐会像捅了马蜂窝——不仅达不到目的,还可能被反咬一口。所以老话说得好,“能用阳谋就别玩阴招”,这才是长久之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