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móu xiàn cè
成语解释:出主意、想对策来帮助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十章:“弯弯绕提出这个问题,明明是给马之悦出谋献策,眼前这个笨蛋,偏偏领会不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为人想办法,出主意
繁体字形:出謀獻筞
英文翻译:give counsel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谋:1.主意;计谋;计策:阴谋。足智多谋。2.图谋;谋求:谋生。谋害。为人类谋福利。3.商议:不谋而合。4.姓。
献:1.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献花。献旗。贡献。把青春献给祖国。2.表现给人看:献技。献殷勤。3.姓。
策:1.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策。2.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策。策问。3.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4.计谋;办法:上策。献策。束手无策。5.谋划;筹划:策反。策应。6.姓。7.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8.用策赶马:鞭策。策马前进。9.拐杖:扶策而行。
哎哟,说到“出谋献策”这个成语,大家可能觉得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嘛!比如公司开会时,老张一拍大腿说:“咱们搞个直播带货咋样?我出谋献策,保准销量翻倍!”你瞧,这词儿用对了地方,立马显得既有文化又接地气。
等等,有人可能想问:“这成语和‘提建议’有啥区别?”哈哈,问得好!其实“出谋献策”更强调主动性和系统性——不光提点子,还得搭配合适的策略。比如社区要解决停车难,王阿姨不光说“多画车位”,还拉着邻居设计分时段共享方案,这才是真正的出谋献策。
举个历史例子更带劲儿。三国时期诸葛亮给刘备的《隆中对》,那不就是教科书级的出谋献策吗?他不仅分析天下大势,还规划了“占荆州、取益州”的具体路线。要我说啊,这成语的精髓在于既有战略眼光,又能落地执行,放在今天职场里照样好使。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人用这成语容易陷入啥误区?依我看啊,有些人光顾着“献策”却忽略可行性。就像上周小李提议公司全员学编程,结果连财务大姐都得熬夜啃代码,这就跑偏了嘛!真正的出谋献策得量体裁衣,就像裁缝做衣服——既要款式新颖,还得穿着舒服。
最后唠点实在的。为啥老祖宗要发明这个词?我琢磨着啊,这背后藏着集体智慧的密码。就像村头老槐树下,大爷们你一言我一语商量修桥,这种群策群力的劲儿,才是“出谋献策”最动人的地方。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吆喝一嗓子:“兄弟们来出谋献策啊!”保准比单打独斗强百倍。